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大自然引導寶寶健康成長

生活在都市里的寶寶總是缺乏鄉村孩子的樂趣, 沒有蟲鳴、沒有鳥叫, 對大自然的感知甚少。 有研究顯示, 寶寶與大自然的接觸有利於他們健康成長。

享受自然 因地施教
為開闊寶寶的眼界, 帶寶寶去郊遊是教育孩子的一堂必修課。 樹林池畔裡的蟲鳴、小鳥的歡唱、樹葉上晶瑩的露珠, 和寶寶一起感受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寬廣。 教育專家指出, 父母應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因地施教, 對寶寶加以引導、啟發, 把課堂搬到郊外去, 讓大自然這個“陌生人”真正走進寶寶的心靈, 引導寶寶真心領悟大自然,
Advertisiment
同時, 預先設定教育目的。
在確定出遊的線路時, 不妨想一想, 這次出遊的目的是什麼?側重給寶寶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即使最平淡的鄉村生活, 也能讓寶寶增長不少生活常識, 看看茄子和黃瓜的生長, 體會摘蘋果的樂趣, 認識可以食用的野菜。 許多書本知識只是平面知識, 在鄉間的實情實景卻能讓寶寶記憶深刻, 而且一切都是生機盎然, 充滿朝氣的。 如果確定要去的地方是個有歷史背景的小鎮, 建議父母為寶寶準備一些相關資料, 如歷史典故或小故事之類。 在到達的時候, 因地施教, 會讓寶寶長不少知識。 對於年齡較大的孩子, 還可以介紹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建築風格、誦讀幾首千年流傳的古詩, 讓世界全面而立體地展現在孩子面前。
Advertisiment


親身體驗 提高認知
讓寶寶親身感受大自然, 對事物進行觀察、思考、描述, 這樣會讓寶寶逐步加深對事物的認識。 常有一些父母為孩子不會寫文章而苦惱, 其主要原因就是孩子沒學會如何去觀察認識事物, 沒有概括的能力。 因此, 訓練孩子有觀察、發現的慧眼, 學會與大自然交流, 才能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而樂觀起來, 同時也會使孩子終生受益。
寶寶在自然界裡, 來自感官的刺激比較多, 使耳朵、眼睛都應接不暇, 一切新鮮而有趣。 但這大多是表面現象, 對寶寶來講, 也是一閃即逝的, 很快就會忘卻。 這時, 家長應及時指點寶寶看看近處大樹的粗壯, 再看看蜿蜒而去的林間小路, 看看孤直而上的炊煙,
Advertisiment
仰望一下高高飛過頭頂的一群大雁……這遠遠近近, 高高低低, 有靜有動的事物, 讓寶寶親自將其盡收眼底, 漸漸學會欣賞大自然的活潑和情趣。
父母在遊玩時要多向寶寶提問, 指引他去思考問題。 就像牛頓從蘋果落地的現象而發現了地球引力一樣, 讓寶寶知道一些看似簡單的現象, 卻隱含了科學的秘密。 寶寶通過觀察、理解後, 再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他的所見所聞。 這對於幼小的寶寶來說, 還不太容易, 但是點點滴滴的培養卻不容忽視。
專家建議, 父母帶寶寶外出回來, 應有意地請寶寶為朋友或其他家人描述自己的旅遊情況, 哪怕只是隻言片語, 也能提高寶寶的記憶力和運用表現力, 而且還能讓你瞭解寶寶對哪些知識接受更快,
Advertisiment
反應更敏捷。

走出引導誤區
1、不要讓寶寶接受流行事物:寶寶年齡幼小, 分辨能力不強。 因此, 無論是帶寶寶去領悟大自然, 還是去感受文化藝術的景點, 都要確保寶寶最初接觸的東西是被公認的優秀作品, 而不是一些經不起時間考驗的流行事物。 這是為將來寶寶能有好的審美修養打基礎。
2、不要將大人的審美觀強加給寶寶:遊玩中, 寶寶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東西, 例如泥土、毛毛蟲……而這些東西在父母看來太平常了, 可能還會因為怕泥土弄髒了寶寶的衣服而不許寶寶玩, 這是不對的。 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 童心漸漸消失, 所感受的東西也被眾多的因素影響, 而寶寶卻更容易直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Advertisiment
所以不要將大人的審美觀強加給寶寶, 也許寶寶的審美有些幼稚而可笑, 但卻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 父母不但不要責備他們, 反而要多支援、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願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而每代人的童年所處的社會卻是不一樣的, 美也是社會的產物, 所以父母與寶寶之間存在著審美觀的差異是顯而異見的。
3、難以理解的理論不適合引導寶寶:寶寶的小腦瓜裡有許多的為什麼, 當他快樂地暢遊大自然的時候, 肯定有許多的問題問你, 回答寶寶的問題時, 儘量要淺顯易懂, 要考慮寶寶的接受程度。
(實習編輯:朱清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