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不再『金口難開』

個案

文文3歲, 獨生子, 從小得到父母的寵愛。 父母很怕文文出事, 所以很少帶他出去;每次文文還沒有開口, 父母就猜測出他的意圖而滿足他。 在幼稚園, 老師反映, 文文不善於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不愛說話, 不到迫不得以的情況下, 他是不開口的, 而且, 即使說了也往往表達不清楚。

分析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 只有5%靠專業技術, 另外的95%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 而好的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主要憑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另外, 國內外大量研究也表明:語言能力是人類智力結果中最主要的三種基礎能力之一,

Advertisiment
對人類其他能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孩子出生後的第二、三年是學習口語的關鍵時期。 如果在這一關鍵期內, 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理想發展, 這將為以後其他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孩子學說話有兩個條件, 一是有說話的願望。 如果成人對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顧得太周到, 那麼孩子則認為說與不說都無所謂、都能達到目的, 漸漸地, 孩子也就不願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了。 二是接受足夠多的語言資訊。 如果父母從不帶孩子到外面去, 不讓他和其他孩子接觸, 當然他也就無話可說。 從文文的情況來看, 我們也就不難找到他“金口難開”的原因了。

對策

要解決文文的問題,

Advertisiment
讓他不再“金口難開”, 父母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不敷衍孩子2歲以後, 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很高, 他知道通過談話可以瞭解到許多事情, 總是不斷地向父母提各種問題, 並且渴望父母給他答案。 這種時候, 家長應該認真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興致勃勃地和他交談。 3歲左右的孩子表達能力有限, 在表達過程中常常含糊不清, 要停下來想一想, 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 這時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孩子說話, 不能因為嫌棄孩子說話費勁而替他表達, 或是打斷他的話語, 甚至露出不耐煩的神情。 父母耐心地傾聽孩子說話, 無形中也是對他積極說話的鼓勵。

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間一定的生活經驗是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基礎。

Advertisiment
有廣闊的生活空間, 有豐富的生活經驗, 孩子才會有話要說。 2歲左右的孩子, 家長可帶他去超市、公園、商場等地方, 引導他們觀察這些地方的人們是怎樣用語言交往的, 豐富他們對社會的認識。 孩子從中不但會學到更多的語句, 還可積累人與人之間交往所需的經驗和技巧。

設計角色遊戲孩子是表演的天才, 當孩子被賦予一定的角色時, 責任感會給他一定的自信和力量, 同時也很有趣味性。 所以, 家長可讓孩子扮演生活中的角色來玩遊戲, 如讓孩子扮演小主人, 負責接待客人, 或扮演售貨員賣物品。 這類遊戲能夠説明孩子瞭解不同場合的語言表述方法。 另外, 父母也可以故意將話說錯, 以引起孩子注意,

Advertisiment
讓他扮演語言醫生, 為你矯正。 這樣他會對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自信。 在這種和諧的遊戲氣氛中, 孩子可以初步掌握說話的基本技能, 漸漸學會如何把話說完整、說好,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父母示範孩子善於, 所以父母的語言表達應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 在孩子的活動中, 父母說話要做到口齒清楚、語音準確、表達有條理, 語句精練。 同時, 恰當運用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語言, 做到自然、大方、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說話的技巧。

對於有心家長來說, 成功的對策當然不只這幾條。 無論您採用什麼方法, 只要留心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 孩子都不會再“金口難開”, 而成功也將離他不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