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人際力超群的交友秘訣之:如何讓孩子學會拒絕?


“真的試試看啦!又不是要害你, 你沒看我都吃了一口?嗯, 拿去吃, 試試看啦!”曼曼的手臂伸得更直了, 手中的巧克力距離小妮的嘴巴只剩不到一公分的距離。 這時, 小妮仍然只能像個木頭般杵著不動。

“噁心死了, 我最討厭吃人家咬過的東西, 更何況又是巧克力!”小妮的心裡立即浮現出這個抗拒的聲音。 但她很清楚, 這個聲音只能靜靜地放在沒有人知道的心裡。 更何況, 眼前的曼曼又是她最好的朋友。 在回家的路上, 如果沒有她的陪伴, 那麼自己可就孤單死了。
曼曼微皺著眉, 嘟起嘴來, 原本又圓又亮的雙眼眯成一條線。
Advertisiment
“你到底吃不吃?!”曼曼低沉的語氣, 讓小妮緊張地吞了一下口水, 因為她知道自己不能惹曼曼生氣。
“好啦, 好啦!我吃, 我吃!”小妮勉為其難地接過曼曼手中的巧克力, 但那被咬上一口的痕跡, 似乎邪惡地像是張大著犀利的眼猛盯著自己。 “吃?不吃?吃?不吃?”小妮的心裡交戰著, 只見曼曼似乎越來越不耐煩, 雙手叉著腰。
小妮閉著眼, 還是妥協地咬了一口, 或者說僅是輕輕碰了、與巧克力親吻了一下。
“喂, 小妮, 你很沒誠意耶!”
“好啦!好啦!”暫態, 小妮張大嘴狠狠地咬上了一口, 只見巧克力剩一半。
這滋味令小妮感到難受。 不只是她對巧克力會過敏、對於吃別人口水的厭惡, 更包括了那股勉強自己意願的不舒服。 但是, 她又擔心壞了曼曼的心情,
Advertisiment
只好強迫自己吞進去。
小妮的眼眶有些微濕, 當然, 這難過的情緒不能讓曼曼察覺、看見。 只能說, 曼曼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她總能讓自己不會感到寂寞。
小妮心想:“但是, 我真的要委屈自己接受一些討厭的事嗎?這回巧克力不會是最後一次, 因為曼曼愛吃零食又愛分享。 下一次, 我該怎麼辦?難道好朋友就要這樣嗎?”減少委屈的秘訣秘訣001“不”沒有那麼黑、那麼壞孩子很怕向對方說“不”, 特別是對於要好的朋友。 深怕一個包含“不”字的“我不想”“我不要”“我不行”壞了彼此的感情。
但是, 我們要試著讓孩子瞭解, “不”其實沒有那麼黑、那麼壞。 而為了讓孩子能夠很釋懷地說“不”, 這時, 如何協助孩子調整對於說“不”的看法,
Advertisiment
以及重新以合理的方式來解釋“不”這個字, 就顯得相當重要。
讓孩子理解, 向對方說“不”, 僅是針對眼前這件事。 例如:自己的體質不適合吃巧克力, 清楚表達自己的狀況。 但拒絕巧克力, 並不等同于拒絕對方整個人。
讓孩子避免陷入以偏概全的想法陷阱, 而勉強自己的意願, 壞了自己的心情。
秘訣002委婉的拒絕拒絕是一種藝術, 甚至於是一種需要行動的藝術, 也就是說, 孩子平時需要透過不斷的演練, 來好好練習說“不”。
如何向對方說“不”, 同時又讓對方感受舒服?我想, “委婉、輕柔, 清楚表達自己的狀況, 再多加個微笑”, 是一種黃金組合。
“曼曼, 謝謝你的好意喲!看著巧克力, 真的讓我的口水直流, 也好想咬一口。 但是好可惜, 我對巧克力會過敏,
Advertisiment
就像我爸對蘆筍會過敏、我媽對花粉會過敏一樣, 不太能夠碰。 這回只能羡慕地看著你吃, 真的謝謝你的好意喲。 ”
讓朋友清楚你的狀況, 我想貼心的對方能懂、會懂也願意懂, 更何況是孩子心中的好朋友呢!
秘訣003拒絕的時刻時刻, 沒錯, 好好引導孩子覺察自己該拒絕的時刻。
在什麼時刻, 孩子該清楚地向對方說“不”?試著引導孩子表達看看:
● 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例如心想:“噁心死了, 我最討厭吃人家咬過的東西, 更何況又是巧克力!”讓孩子知道, 如果這件事明顯違反了自己的意願, 就該是拒絕的時候。
● 自己不能碰的事。 例如, 平時對於巧克力過敏, 很抱歉, 該說“不”就說“不”, 這可開不得玩笑。 當然, 其他違反社會規範的要求,
Advertisiment
更是該斷然拒絕。
● 自己做不到的事。 讓孩子清楚瞭解自己的能力, 有時, 自我衡量是非常關鍵的指標。 避免任意答應對方, 輕易承接自己做不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請求。
秘訣004就事論事的拒絕請再度讓孩子瞭解, “拒絕”兩個字, 並不是一道牆, 說了就會橫在與朋友的關係之間。
當孩子面對是否該拒絕的兩難情境而焦慮不安, 也正提醒著我們要適時留意, 孩子對於周遭人、事、物的解釋, 是否存在著非黑即白的概念——當朋友, 不然就是絕交;一說拒絕, 馬上不成朋友。
這種開關式的想法, 往往會讓孩子在人際關係中, 陷入強迫自己“一定”要如何如何, “不然”就會如何如何的陷阱中。
引導孩子瞭解, 朋友之間會存在許許多多需要彼此溝通、協調的事物, 因此,讓自己接受“就事論事”來看待是否拒絕這件事。今天因為過敏體質所以不適合接受對方巧克力的分享,但改天如果換成可以碰的零食,例如蝦條、口香糖、魷魚絲等,當然自己就可以欣然接受。
因為對部分事物的拒絕,就事論事的拒絕,讓朋友能夠對於自己的想法、感受與行為更加瞭解。適度的拒絕,反而讓彼此的心更貼近。 秘訣005轉個彎,“變通”一下有時,讓孩子左右為難的是,朋友的做法讓自己顯得尷尬。例如:邀請你一起喝飲料,但用的是同一根吸管;或是請你吃麵包,但是朋友卻先咬了一口。
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孩子在意的是那用過的吸管或咬過的那一口,從而陷入該不該拒絕的兩難,建議你,平時可以多讓孩子學習變通,甚至於先下手為強,早一步做反應。
例如:再多要一根吸管,分別用各自的吸管喝飲料,或嘴巴不碰觸瓶口,倒出來喝;至於麵包,可以隔著塑膠袋把麵包撕下一小塊,意思就到了。
要變通,就得平時多勤快練習。動動腦,轉個彎,和勉強說再見。
因此,讓自己接受“就事論事”來看待是否拒絕這件事。今天因為過敏體質所以不適合接受對方巧克力的分享,但改天如果換成可以碰的零食,例如蝦條、口香糖、魷魚絲等,當然自己就可以欣然接受。
因為對部分事物的拒絕,就事論事的拒絕,讓朋友能夠對於自己的想法、感受與行為更加瞭解。適度的拒絕,反而讓彼此的心更貼近。 秘訣005轉個彎,“變通”一下有時,讓孩子左右為難的是,朋友的做法讓自己顯得尷尬。例如:邀請你一起喝飲料,但用的是同一根吸管;或是請你吃麵包,但是朋友卻先咬了一口。
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孩子在意的是那用過的吸管或咬過的那一口,從而陷入該不該拒絕的兩難,建議你,平時可以多讓孩子學習變通,甚至於先下手為強,早一步做反應。
例如:再多要一根吸管,分別用各自的吸管喝飲料,或嘴巴不碰觸瓶口,倒出來喝;至於麵包,可以隔著塑膠袋把麵包撕下一小塊,意思就到了。
要變通,就得平時多勤快練習。動動腦,轉個彎,和勉強說再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