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人際力超群的交友秘訣之:孩子欺負同學怎麼辦?

劭威喜歡這種走路有風的感覺, 走在教室長廊上, 身旁總是有著兩個小跟班——阿雷和坤火。 特別是當一旁同學望見他們時, 臉上所表露出驚嚇而閃開的模樣, 有時更讓自己感到莫名的風光。
劭威、阿雷和坤火是班主任眼中的大麻煩, 老師不知耳提面命了多少次, 該有的懲處也不斷加碼, 但是對於他們經常欺負特定同學的歪風, 似乎並沒能遏止。
當然, 這種無力感也經常寫在劭威媽媽的臉上。 為了孩子在學校的不斷闖禍, 自己總是隻身前往學校, 一次次地向受欺負的同學家長低頭道歉。 有時, 連長期在外地經商的劭威爸回來休假,
Advertisiment
也會將孩子的這副德性怪罪在她身上, 抱怨:“你這媽怎麼當的?我辛苦地在外工作, 你不就只是帶帶孩子, 竟然老是讓他捅婁子, 給我惹麻煩, 你到底在幹嗎?”
班主任和劭威媽不只一次地促膝長談, 希望能夠找到孩子惡霸行為背後的關鍵原因。 當然, 這期間, 教務處、學生處也不時有相關老師介入。 但是, 效果仍然有限。
“劭威媽, 我想或許學校這環境似乎不怎麼適合他……”班主任欲言又止, “嗯, 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換個環境會不會好一些?”
劭威媽隱約可以感受到這些話裡頭, “轉學”兩個字呼之欲出, 只是班主任不好意思直接說出口。
“難道轉學以後, 劭威欺負別人的行為就可以緩解嗎?”劭威媽心中想著。
Advertisiment

她實在很難理解為什麼劭威這孩子總是帶著阿雷和坤火, 三番兩次地老愛找班上柯子晴的麻煩。 有時在對方的桌子上吐口水, 故意將她的課本藏在資源回收箱裡, 還要脅其他人不准跟她講話, 否則後果自行負責。 而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 劭威這孩子竟然會拿起飲料杯砸向這有著一雙明眸, 外型討人喜愛的小女孩?!
“劭威到底想幹嗎?他到底是要證明什麼事?這偏差行為到底是從哪裡學來的?為什麼一連串的處罰都無法讓他曉以大義?柯子晴又到底礙到他什麼, 得受他如此對待?更何況, 無論如何, 劭威都沒有權利對班上任何同學如此!沒有人欠他!”媽媽心中一陣陣疑惑, 久久得不到解答。 遠離校園暴力的秘訣秘訣001不願面對的真相威脅、恐嚇、暴力,
Advertisiment
讓同學震懾, 心生畏懼而害怕回避, 或許會讓施暴者頓時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控制感。
找同學麻煩, 威風凜凜, 看似走路有風, 表面風光, 但在這表像深處, 孩子的內心到底存在著什麼不願意面對的真相?要厘清這點, 我想, 需要讓施暴的孩子學會直視與面對深藏在心中的這一切。
當然, 施暴的孩子往往不會想聽, 也不願去瞧見自己內心的那份脆弱。
用暴力掩飾一切, 用暴力浮現假像, 至少對他來說, 自我感覺會良好許多, 也讓他膨脹、威風、壯膽許多。
否認、逃避, 暴力繼續, 會讓施暴者的日子在表面上好過一點。 當然, 這份“好過”往往讓被施暴的孩子付出非常痛苦、不好過的沉重代價。
Advertisiment
但對施暴者來說, 又如何?

消除校園暴力, 要讓孩子看見自己不願面對的真相, 儘管他總是視而不見。

秘訣002點出心中的脆弱每個施暴者, 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段故事——一段不願意或害怕提及, 不堪回首的故事。
每個人的故事不盡相同, 但你會發現都有類似的交集, 在內心的脆弱與施暴所表現出的強悍之間, 有著強烈的落差。
●或許, 自己也曾經是被施暴者, 然而現在卻成為復仇者。
●甚至於來自親近家人的暴力——目睹家暴者或被施暴。
●對於權力與控制欲相當渴望, 或許曾耳濡目染, 或身受其害。
●當然也可能意味著透過威脅、恐嚇、暴力, 來掩飾自己在現實中的不足與匱乏。 例如來自于能力、自信、自尊的低落,
Advertisiment
或人際上的害怕被冷落。
“劭威, 我想每當你用暴力來恫嚇、威脅對方, 看見對方苦苦哀求及痛苦不堪的神情, 或許頓時讓你有股唯我獨尊的神氣感而志得意滿。 但這感覺, 卻很難掩飾你過去所經歷的同樣遭遇——被校外高中生欺負、攻擊的暴力噩夢。 復仇, 雖然讓你心中的痛楚多少獲得了一些彌補, 但你卻是在對無辜的同學施暴。 說真的, 你覺得這公平嗎?”
秘訣003心平氣和不羞辱要心平氣和地面對孩子的暴力行為, 無論對父母或老師都是一種必要的修煉。
“你到底在搞什麼鬼?給我在外面耍什麼威風!丟盡我的面子!”
“有本事給我在那邊欺負人家, 你就拿出本事來好好給我讀書!”
“恐嚇、威脅、動粗, 了不起啊!你他媽的, 小小年紀就給我來這套。 想學幫派黑道,是不是?我告訴你,還早得很哩!”
羞辱孩子,對於問題的處理無濟於事,甚至於只會惡化孩子的問題。想想看,羞辱,除了宣洩自己不滿的情緒,以及暴露自己教養或教學上的無奈之外,有什麼意義?難道透過羞辱,就能改變暴力孩子的行為模式?
帶著情緒想要幫助孩子,就如同提著汽油桶想要去滅火一樣,只會讓狀況更加糟糕,衍生出更多不必要的衝突與困擾。
如果你真的想要化解孩子的暴力行為,請從“心平氣和不羞辱”開始。
秘訣004保持耐心,厘清校園暴力的動機校園暴力,沒有理由。但是,在處理校園暴力上,我們卻需要仔細地聆聽與厘清施暴孩子背後的動機和原因。
孩子可能常常會先敷衍你,以“不知道”回避你的問題,或將責任都歸咎在別人身上。此時,請保持耐心。耐心,讓孩子感受到你想要瞭解他、幫助他的決心。
厘清校園暴力的動機,需要我們的抽絲剝繭。
秘訣005莫以暴制暴面對施暴者,周圍的他人常常只能低聲下氣,牙癢癢地壓抑自己另外一股不滿與憤怒。對方如熊一般走來的威嚇能量,往往只能逼著大夥儘快往四處奔跑,或相互找掩蔽物,以求自保。
遇到這種情形,以暴制暴,讓施暴者也嘗嘗該有的苦果,或許未嘗不可。但可以想見,當沒有真正去瞭解施暴者的內心世界,並尋求符合當事人情況的介入方式,以修復他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說真的,以暴制暴,只是更強化校園暴力行為的不斷衍生、複製、再衍生,陷入無盡輪回,惡性循環。
秘訣006嫌惡的代價與後果當然,不以暴制暴,並不意味著施暴者不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施暴者的內心如何脆弱,或在成長中有任何不堪的理由,沒有人,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有義務要接受對方的暴力。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該有的代價與後果,這是施暴者得面對與接受的。至於代價與後果如何設定與拿捏,這部分每個孩子不盡相同。這關係到我們對於眼前孩子的瞭解程度,例如他所在意與嫌惡的代價和後果。
秘訣007修復“心”關係當施暴的孩子承擔了代價與後果,或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校園暴力行為的再出現,當然也可能只是短暫的消失。因此,如何積極引導施暴的孩子重新學習與修復和他人的關係,這一點最是關鍵。
● 真誠的關懷這部分需要大人先身體力行,施以身教,真誠地傳遞你對他的關心。讓他能夠深切感受到你這份溫暖的關懷。或許是你專注的眼神、微笑、輕拍肩膀、搭肩、溫柔擁抱、傾聽他的感受、不說理的陪伴,適時地滿足他的內在需求等,都是化解孩子暴戾之氣的良方。
● 複製這份關懷試著讓孩子也練習將感受到的關懷,傳遞給周遭的人。或許對方一開始會顯得畏懼、不自在而回避,但是,鼓勵孩子堅持以對,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這份真誠。
● 回饋好關懷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當你釋放出關懷給對方,對方接受到了、感受到了,同時也容易把這份關懷回饋給你,成為一種良性的迴圈。
修復“心”關係,就從關懷孩子做起。
想學幫派黑道,是不是?我告訴你,還早得很哩!”
羞辱孩子,對於問題的處理無濟於事,甚至於只會惡化孩子的問題。想想看,羞辱,除了宣洩自己不滿的情緒,以及暴露自己教養或教學上的無奈之外,有什麼意義?難道透過羞辱,就能改變暴力孩子的行為模式?
帶著情緒想要幫助孩子,就如同提著汽油桶想要去滅火一樣,只會讓狀況更加糟糕,衍生出更多不必要的衝突與困擾。
如果你真的想要化解孩子的暴力行為,請從“心平氣和不羞辱”開始。
秘訣004保持耐心,厘清校園暴力的動機校園暴力,沒有理由。但是,在處理校園暴力上,我們卻需要仔細地聆聽與厘清施暴孩子背後的動機和原因。
孩子可能常常會先敷衍你,以“不知道”回避你的問題,或將責任都歸咎在別人身上。此時,請保持耐心。耐心,讓孩子感受到你想要瞭解他、幫助他的決心。
厘清校園暴力的動機,需要我們的抽絲剝繭。
秘訣005莫以暴制暴面對施暴者,周圍的他人常常只能低聲下氣,牙癢癢地壓抑自己另外一股不滿與憤怒。對方如熊一般走來的威嚇能量,往往只能逼著大夥儘快往四處奔跑,或相互找掩蔽物,以求自保。
遇到這種情形,以暴制暴,讓施暴者也嘗嘗該有的苦果,或許未嘗不可。但可以想見,當沒有真正去瞭解施暴者的內心世界,並尋求符合當事人情況的介入方式,以修復他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說真的,以暴制暴,只是更強化校園暴力行為的不斷衍生、複製、再衍生,陷入無盡輪回,惡性循環。
秘訣006嫌惡的代價與後果當然,不以暴制暴,並不意味著施暴者不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施暴者的內心如何脆弱,或在成長中有任何不堪的理由,沒有人,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有義務要接受對方的暴力。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該有的代價與後果,這是施暴者得面對與接受的。至於代價與後果如何設定與拿捏,這部分每個孩子不盡相同。這關係到我們對於眼前孩子的瞭解程度,例如他所在意與嫌惡的代價和後果。
秘訣007修復“心”關係當施暴的孩子承擔了代價與後果,或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校園暴力行為的再出現,當然也可能只是短暫的消失。因此,如何積極引導施暴的孩子重新學習與修復和他人的關係,這一點最是關鍵。
● 真誠的關懷這部分需要大人先身體力行,施以身教,真誠地傳遞你對他的關心。讓他能夠深切感受到你這份溫暖的關懷。或許是你專注的眼神、微笑、輕拍肩膀、搭肩、溫柔擁抱、傾聽他的感受、不說理的陪伴,適時地滿足他的內在需求等,都是化解孩子暴戾之氣的良方。
● 複製這份關懷試著讓孩子也練習將感受到的關懷,傳遞給周遭的人。或許對方一開始會顯得畏懼、不自在而回避,但是,鼓勵孩子堅持以對,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這份真誠。
● 回饋好關懷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當你釋放出關懷給對方,對方接受到了、感受到了,同時也容易把這份關懷回饋給你,成為一種良性的迴圈。
修復“心”關係,就從關懷孩子做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