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先犯些錯誤

一位從國外歸來的朋友給我講了這麼一則小故事:一天, 她去一位美國老師家做客, 無意中看見老師不滿3歲的孩子拿著一把鑰匙, 在笨拙地試著插進鎖孔中, 想打開臥室的門, 可怎麼也插不好打不開。 於是朋友主動過去想幫他一下, 卻被老師阻止。 老師說, 讓他自己先犯些“錯誤”吧, 琢磨一會兒總能把門打開, 這樣他就再也不會忘記這門是怎樣打開的!果然, 那孩子折騰了很長時間後, 終於如願以償。
孩子的錯誤大凡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長輩必須予以立即糾正的, 如亂丟垃圾, 不講整潔, 欺侮弱小等,

Advertisiment
一旦放任, 以後就難以收拾。 而另一種, 即孩子能夠自行糾正, 主要是如何適應生活的那一類, 卻是應該允許其犯錯誤的, 如前例所述。 孩子不斷“犯錯誤”的過程其實正是不斷改正錯誤、完善方法的過程, 假如不給予這類機會, 輕易地幫他打開門, 非但剝奪了孩子尋求正確“開門”方法的樂趣, 也會使他們變得懶於動手、疏於嘗試、習慣依賴父母。
我的女兒有一次因好奇心發作, 想“鑒定”一下瓷碗究竟會不會破碎, 竟當著我的面拿了一隻往地上摔。 面對滿地的碎片, 她自知犯了“錯誤”, 以為將遭受我的訓斥和懲罰。 但我只是要她自己掃去碎片, 讓她記住瓷器易碎的常識。 後來女兒從易碎的瓷器延伸聯想到同樣易碎的玻璃杯、鏡子、瓶子、眼鏡等,
Advertisiment
自覺地學會保護和使用這類物品, 再也沒有摔碎過任何東西。 我想, 那一隻被女兒故意摔碎的碗還是非常值得的。
孩子是一個發展中的人, 獨立自主的活動有助於他的成長。 而家長要做的, 是如何將孩子“犯錯誤”過程中的不利、消極因素轉化為有利的、積極的、合理的因素, 多給孩子“嘗試——錯誤——完善”的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