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圍著裝有龍蝦的玻璃瓶, 用手比劃著, 嘰嘰呱呱說著, 唯獨小剛直挺挺地坐著, 眼光瞟著瓶子, 不知是哪個小朋友拿起瓶子在小剛面前揚了一下, “哇”地一聲, 小剛嚇得叫了起來。 為什麼小剛見了一隻小小的龍蝦這麼害怕呢?是天生怕龍蝦的嗎?不是。
原來是小剛所處的家庭環境造成了小剛見了小生物就怕, 膽小如鼠的個性。 平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過分教育, 包攬了小剛的吃、穿、住、行、玩等一切。 使小剛形成了這樣的個性。
1.不注意教育方法。 要孩子睡覺, 就用野豬的叫聲去嚇唬孩子閉上眼睛。
Advertisiment
2.母親因怕“小蟲”, 而給孩子直接的影響很大。 如母親一見蟑螂爬過來就大叫, 一聽見老鼠響聲就大喊。 母親見了“小蟲”緊張得不是躲避就是一腳踩死, 大人的這種表現、情感直接感染著孩子, 久而久之, 小剛見了小生物就產生害怕和厭惡的情感。
要改變孩子怕小生物的現狀, 必須儘快地在家庭中形成愛小生物的氣氛和環境。 首先大人們見了小生物就不怕, 用這種無聲的教育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另外, 要與孩子一起飼養一些小生物, 如小烏龜、小蝌蚪、龍蝦、小魚等, 成人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去觀察、餵養它們。 利用假日帶孩子上動物園去看看活生生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