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勇敢的去喜歡“小生物”

一群孩子圍著裝有龍蝦的玻璃瓶, 用手比劃著, 嘰嘰呱呱說著, 唯獨小剛直挺挺地坐著, 眼光瞟著瓶子, 不知是哪個小朋友拿起瓶子在小剛面前揚了一下, “哇”地一聲, 小剛嚇得叫了起來。 為什麼小剛見了一隻小小的龍蝦這麼害怕呢?是天生怕龍蝦的嗎?不是。

原來是小剛所處的家庭環境造成了小剛見了小生物就怕, 膽小如鼠的個性。 平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過分教育, 包攬了小剛的吃、穿、住、行、玩等一切。 使小剛形成了這樣的個性。

1.不注意教育方法。 要孩子睡覺, 就用野豬的叫聲去嚇唬孩子閉上眼睛。

Advertisiment
孩子吵了, 就用布老虎要咬人去嚇孩子不要再吵鬧。 這樣造成孩子聽見貓叫就驚恐萬分。

2.母親因怕“小蟲”, 而給孩子直接的影響很大。 如母親一見蟑螂爬過來就大叫, 一聽見老鼠響聲就大喊。 母親見了“小蟲”緊張得不是躲避就是一腳踩死, 大人的這種表現、情感直接感染著孩子, 久而久之, 小剛見了小生物就產生害怕和厭惡的情感。

要改變孩子怕小生物的現狀, 必須儘快地在家庭中形成愛小生物的氣氛和環境。 首先大人們見了小生物就不怕, 用這種無聲的教育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另外, 要與孩子一起飼養一些小生物, 如小烏龜、小蝌蚪、龍蝦、小魚等, 成人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去觀察、餵養它們。 利用假日帶孩子上動物園去看看活生生的動物,

Advertisiment
去博物館參觀動物標本、模型。 有意識地讓孩子看“動物世界”的電視和電影, 對孩子講講動物的故事, 豐富孩子的知識, 激發孩子愛小生物的情感。 這樣孩子怕小生物的情況就會改變, 他心靈上那扇“自然”的門窗就會逐漸打開。 自孩子喜歡小生物之日起, 他的探索欲望和創造精神也被喚起, 未來的生物學家也許就在這時候開始造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