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都在強調素質教育, 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僅有豐富的知識, 而且還要有很強的能力, 以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 作為父母, 一方面要強化這方面的意識, 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要捨得“放手”, 儘量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困難和麻煩, 這也是“挫折教育”的重要一環。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小事。
孩子在結束了一天的孩子園生活後, 總要和其他小朋友在孩子園的活動場所“瘋”一陣。 這天, 他玩著玩著, 又發現了一個令他感興趣的小船似的可以晃悠的大積木。 當時已經有一個小女孩回騎在上面了, 但兒子卻不顧一切地擠到女孩身後,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看到了這一幕, 我越發認為自己剛才的“不介入“是正確的。 孩子們的問題更多地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面對, 去解決。 大人過多參與只會助長孩子依賴大人的心理。 只有這樣, 孩子才可能學會應付各種困難。
對父母而言, 培養孩子直接面對挫折的意識非常重要。 因為父母作為孩子的首任教師, 在孩子個性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 父母應教育孩子克服依賴思想,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形象和抽象思維還不成熟, 接受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並非一朝一夕可得, 也並非刻意追求能成, 關鍵是要順其自然, 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 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讓孩子明白生活有順有逆, 有苦有樂,
Advertisiment
摘編自《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