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告別“小心眼”

有些小孩溫婉可人、大方寬容, 有些小孩則自私自利、斤斤計較。 這種完全不同的反差, 震撼了我們的心靈。 為什麼同樣是孩子的他們卻有不同的表現。 這種“小心眼”的孩子究竟少了什麼? 

案例分析:教孩子從小學會寬容 

育兒專家提示, 在孩子幼年時期, 父母應及時幫助孩子擯棄偏見, 學會寬容。  

案例:媽媽帶著未滿4歲的丹丹參加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 當老師安排小朋友以兩個人一組完成搭積木的活動時, 丹丹拒絕與身邊穿著舊衣服的男孩合作, 她甚至皺著眉頭對媽媽說:“我不跟他一組, 我不喜歡他穿的舊衣服。

Advertisiment
” 

丹丹媽媽擔心這些話被男孩聽到後會影響他的自尊心, 急忙把女兒拉出教室, 並在走廊裡嚴厲訓斥她:“你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此時, 丹丹只是茫然地看著媽媽不做聲。  

專家分析:對於丹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 表現出如此“無情”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他們已經能夠注意到他人身上不同於自己的特性。 研究發現, 6個月以內的嬰兒就能注意到種族和性別上的差異;孩子從3歲開始就會對人進行分類, 並且能判斷出哪一類人更好一些;到了5歲, 他們會把一些優良的品德與自己認為好的那類人掛鉤;到了8歲時, 孩子才會注意到社會對不同人的態度;等他們再長大一些, 就會懂得如何面對社會的偏見, 開始理智地思考問題。

Advertisiment
 

由於孩子長大後面對的世界是多元化的, 所以,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 父母應盡力幫助他們改變偏見, 塑造具有寬容性的性格, 而最好的時間是在孩子幼年的時期。  

以下介紹幾種方法, 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幫助孩子接受別人身上存在的“不一樣”的地方, 並正確看待這些差異。  

方法1:“檸檬”訓練 

在這個活動中, 老師會給每個孩子發一個檸檬, 然後要求孩子們瞭解它, 孩子們可以在地上滾檸檬, 也可以品嘗或是聞其氣味。 然後把檸檬集中放在一個籃子裡, 讓孩子們找出自己剛才玩的那個。  

雖然有些檸檬髒了, 弄癟了, 還有些上面有牙印, 孩子們還是會認為自己的那個是最好的。  

提示:把檸檬皮剝掉,

Advertisiment
再讓孩子找出自己的那個檸檬, 這時孩子便無法辨認了。 這個活動能讓孩子認識到, 雖然人的外表存在差異, 但內心都是一樣的。  

方法2:分析特徵 

説明孩子認識自己與其他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 例如別的小朋友可能比他矮、稍稍有些胖、戴眼鏡、不擅長踢足球等, 然後將這些特徵進行比較。  

提示:告訴孩子一個事實,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徵。 有些人會因為看到別人與自己的差別就認定別人比自己低一等, 但事實並非如此, 也不應該這樣認為。  

方法3:實例講解 

父母可以通過發生在社區中的一件事, 或是電影中描述的某個場景作為教育契機, 與孩子討論缺乏寬容行為的危害。  

提示:可以在旅遊途中, 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和展覽館,

Advertisiment
或是和孩子一起欣賞路邊特色建築的圓角屋頂或彩色玻璃, 與各種類型的人建立社會交往。  

綜上所述, 孩子的“小心眼”來源於後天父母和環境的差異而形成的。 在孩子還未懂事之前, 父母就應該以身作則, 給孩子做一個可模仿的行為。 教會孩子怎樣與人處事, 與人共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