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營養行為上的偏差, 我國兒童生長發育曲線從6月起到青春期一直低于國際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曲線。 除了母乳喂養覆蓋面低和營養強度、密度不足;換乳期液體食物銜接喂養不良等因素外, 兒童營養源的食物選擇被所謂的保健品、營養品、營養單素(氨基酸、蛋白粉等)廣告宣傳誤導, 導致了兒童營養行為上的嚴重偏差。 昨天在兒童中心舉辦的國際嬰幼兒營養論壇上, 北京兒
科研究所環境與健康研究室主任丁宗一大聲呼吁:個別廠家惡意炒作的行為應當自制。
丁宗一說, 兒童不良的營養行為包括挑食、偏食、厭食、偏嗜營養品、迷信補品、過度進食、貪食快餐等,
Advertisiment
機體不是試管, 不是加入什么營養素, 便會有相應的營養結局。
Advertisiment
丁宗一介紹, 營養投入不但包括營養素、營養行為, 還包括營養氣氛, 兒童期的營養投入與營養結局也絕對不是線性關系。 兒童期膳食要求經常變換食物的形式和味道, 不僅僅是一個烹調技術或食譜安排的問題, 還是誘發食欲, 保持良好食物興奮性的營養心理學課題。
Advertisiment
現在不少白領喜歡舉家走進快餐店, 丁宗一呼吁要讓孩子盡快回到家庭餐桌上。 他說, 應該盡量讓兒童親臨食物烹調的全過程, 通過這個過程, 讓孩子接受有關食物、營養成分、烹調技術、飲食文化等各種教育,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受到適度飲食、充分咀嚼等正確進食習慣的熏陶, 同時加強人際交流, 對社會性、合作性的養成也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