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曾有人問我:“如果人生可以重來, 你希望能重新經歷哪一個時段?”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希望能重新再過一次大學生活。 ”
因為在入大學前, 我就極其清楚自己未來的定位, 知道可以從學校教育中學習到什麼;清楚如何利用課餘時間爭取去一些單位實習, 培養實幹能力, 以便畢業後能是“工作等著我去選擇”, 而非“如無頭蒼蠅般地到處去‘求’工作”;也不曾放棄參與校園活動……
因此, 我的大學生活過得十分幸福無憾――學習到了也同時玩樂到了。
我一直認為這是上天厚待於我賜予我的“本事”。 直到我自己做了母親,
Advertisiment
父母對我的教育, 也影響到我在教育自己孩子時的觀念――
藏起自己對孩子的期待, 不用“模具”去打造合乎“社會標準”樣式的“哈佛、清華、北大生”, 而是用愛心、細心、耐心、寬心與信心, 去相信“上帝給笨鳥也準備有一些矮樹枝”, 天生我才必有用, 世上沒有無用的“廢料”, 什麼樣的東西都能派上或大或小的用場, 總能在某些方面顯現出其特有的價值。
不畏懼“給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就會欠他一個‘成功’的成年”。
放寬心去耐心等待孩子能像一棵生長在深山野地的花或樹, 自自然然從從容容地長大,
Advertisiment
不假愛之名, 去替他們施肥催長、修枝剪芽、抵擋風雨, 讓他們去經歷風雨、經歷嚴寒與酷暑……
讓自己在“最安全”的傳統教育思維上轉個彎, 去鬆開“應該”、“不准”、“不許”……捆綁孩子心靈手腳的枷鎖, 讓孩子能按照自己的心志, 以他自己的速度, 去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座標”, 朝著或許平凡卻不平庸的理想人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