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在遊戲中鍛煉成長

研究發現, 2至5歲的兒童中, 愛玩耍的兒童大腦比不玩耍兒童的大腦至少大30%。 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 兒童要完成幾十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 例如掌握平衡、協調心理、處理問題等。

通過玩耍和運動, 孩子能提高識別物體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想像創造力, 還能消除心理壓力和恐懼感等。

儘管運動對兒童的身體、心理以及大腦發育都有好處, 但也要掌握適度原則, 同時還要因人而異。 由於兒童肌肉、韌帶、骨質和結締組織等均未發育成熟, 因此不宜過早進行負重訓練。

很多兒童醫學專家建議,

Advertisiment
兒童的運動應以“遊戲為主”, 強調趣味性, 培養他們對於體育的興趣, 激發他們的運動潛能。 比如跳繩、踢毽子、跳皮筋等, 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遊戲的過程中, 孩子還會有所創新, 這也是對思維的鍛煉。

因地制宜做手指運動

人的大腦中與手指相連的神經所占的面積較大, 平時如果經常刺激這部分神經細胞, 人腦會日益發達, 也就是所謂的“心靈手巧”。 孩子到了2、3歲, 隨著思維和動作的發展, 會產生“自己動手”的願望, 這時大人最好給他們更多實踐的機會, 可以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和遊戲幫助孩子的小手“動”起來。

▲撕紙

拿五顏六色的紙, 讓孩子自由地撕成條、塊, 並可以根據撕出的形狀, 想像它是麵條、餅乾、小汽車、手錶等等。

Advertisiment

▲折手帕

用一條手帕或一張面巾紙, 教給孩子怎樣折出角、邊, 然後再隨意折成各式各樣的東西, 比如紙船、紙鶴、花朵、扇子、小老鼠等等。

▲穿珠子紐扣

讓孩子用線、塑膠繩把各種色彩、形狀的珠子、紐扣穿起來。 隨著孩子動作的熟練和精細化, 珠子和紐扣的洞眼可以逐漸變小, 繩子逐漸變細、變軟。

▲夾玻璃珠

讓孩子用筷子把碗裡的玻璃珠、乒乓球一個個夾到另一個容器裡。 鍛煉一段時間後, 可以換成顆粒更小的糖果或黃豆、花生米等。

▲徒手表演

教孩子在唱歌、跳舞、學兒歌的同時, 用小手比劃出各種動作, 把內容表演出來。

▲手工製作

給孩子準備一把幼兒專用的圓頭安全小剪刀, 教他們學習如何剪紙;拼插類玩具也能很好地操練孩子的手指,

Advertisiment
增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

手指的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的廣大區域, 而通過大腦的思維和眼睛的觀察, 又可以不斷糾正改善手指動作的精細化程度。 眼、手、腦的配合協調能夠極大地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 所以家長務必給孩子提供多動手的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