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會傾聽父母的聲音

大量實踐證明, 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刻, 幫助孩子學會傾聽和鼓勵孩子大膽表達, 都是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必要途徑, 學會傾聽是學會說話的基礎。

一、傾聽對孩子的早期成長有重要作用

有些父母有過這樣的經驗, 孩子到了三歲多, 突然變得特別不聽話, 無論父母對他說什麼都像沒聽見一樣, 其實這正是3歲左右孩子的年齡特點。 他們喜歡自說自話, 不太會耐心地聽別人講話, 他們在講到自己正在做或準備做的事情時, 既不會注意別人在說什麼, 也不去關心別人是否在聽自己說話。

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掌握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

Advertisiment
還不懂得傾聽。 可以說, 傾聽是孩子們學會說話的第一步, 孩子的傾聽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我們在培養孩子語言交往能力的時候, 首先要幫助孩子學會傾聽。 孩子也必然會在仔細傾聽他人講話的過程中, 逐漸完善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日常生活中, 提高孩子的傾聽能力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 引導並幫助孩子辨認聲音, 區別聲音, 是提高孩子傾聽能力的重要途徑。 給孩子呈現的聲音要儘量豐富, 語言簡單、明瞭, 富有童趣, 詞彙生動、形象, 聲調平仄有聲、抑揚頓挫, 表情動作誇張、傳意, 這樣孩子自然聽得認真, 聽得開心。

1.引導孩子注意室內的各種聲音

Advertisiment

和孩子玩遊戲, 比一比, 看誰聽到的聲音種類最多, 並且說出是什麼聲音。 適當時候, 引導孩子形象地、誇張地說出聲音。 比如鳴笛開水壺“嗚嗚”的響聲、開水冒泡泡的“沽沽”聲、電話鈴的“滴嘟”聲、水龍頭“滴嗒滴嗒”的漏水聲、“嘩啦嘩啦”的流水聲等。 如果可能, 和孩子一起把這些聲音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鼓勵孩子仔細傾聽戶外的聲音

當孩子置身于戶外時, 他可能掉進了聲音的海洋。 如果不注意, 他可能什麼聲音也沒聽見, 但如果注意仔細聽, 就會發現許多美妙的聲音來。 如火車駛過時的“嗚嗚”聲, 風吹樹葉的“沙沙”聲, 小狗“汪汪”的叫聲, 小朋友玩耍時的歡叫聲, 建築施工現場傳來的“突突”聲, 行人路過的腳步聲, 甚至是偶爾傳來的咳嗽聲。

Advertisiment
孩子們都喜歡聽灑水車的聲音、警車的聲音、救護車的聲音、消防車的聲音, 父母要引導孩子區別聲音的不同, 也可以向孩子解釋這些不同聲音的重要意義。

3.和聲音玩遊戲, 鼓勵孩子尋找聲音

捉迷藏是孩子最喜歡的遊戲, 尤其是學前期的孩子。 父母可以在家裡某個地方放點音樂, 讓孩子順著聲音把“音樂”找出來, 也可以自己藏在某個角落, 讓孩子隨父母的聲音找到父母。

4.通過猜謎語, 引導孩子仔細去聽

尋找一些適合孩子的有趣的謎語, 甚至是選用家裡任何東西來自編謎語, 讓孩子通過聽的遊戲來學習仔細聽。 因為孩子要想猜出是什麼東西, 他一定先要仔仔細細聽。 比如說:“有個東西, 是玻璃做的, 有四條腿,

Advertisiment
可以在上面吃飯、畫畫。 ”孩子仔細聽後會說是桌子, 得到肯定後, 他一定很有興趣繼續玩下去。

5.激發孩子自己製造好聽的聲音的興趣

如果是自己製造出來的聲音, 孩子會更有興趣去聽, 同時, 父母的參與和引導也必不可少。 唱歌的聲音好聽, 敲門的“咚咚”聲好聽, 照像機“哢嚓”聲好聽, 有節奏的拍手聲也好聽。 上樓下樓有聲音, 開門關門有聲音, 看書翻書有聲音, 呼氣吸氣也有聲音。 讓孩子知道, 好聽的聲音無處不有, 只要我們認真去尋找, 仔細去傾聽。

三、父母的榜樣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要讓孩子知道, 認真聽別人說話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會交到很多好朋友。 還要讓孩子懂得語言交往的基本規則, 如, 當別人說話時,

Advertisiment
要集中注意力耐心去聽, 不隨便插嘴, 不打斷別人的話, 和別人對話時要懂得一問一答。 當然, 孩子掌握語言交往的基本規則進而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逐漸學會的。 其中, 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至關重要。

1.與孩子對話時, 要注視孩子的眼睛

我們知道, 聽人說話時看著對方有助於集中注意力。 當孩子說話時, 父母要做一個好的傾聽物件, 給孩子以正確的示範。 不要一邊低頭忙於自己的事情, 一邊對孩子說:“寶貝, 你說吧, 我聽著呢!”如果孩子有話要講, 父母親專注傾聽的表情, 會傳遞給孩子一種資訊, 那就是, 他表達的思想和意見很有趣, 他的話很有價值, 值得別人傾聽, 同時也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 在充滿自尊自信的情境中,孩子容易學到如何去關注講話的人。

2.不要打斷孩子的話,要聽孩子把話說完

父母往往急於開口,以示自己對孩子的理解。曾經見過一個孩子指著一輛汽車說:“媽媽,你看。”媽媽立即接過話說:“你說的是那輛汽車嗎?黃顏色的,真漂亮,對不對?”孩子“嗯”了一聲,再沒說話。這樣一來,讓孩子認為,媽媽能幫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媽媽說的話就是他想說的話。這既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不利於良好的說話和聽話習慣的養成。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父母只有仔細傾聽孩子的心聲,才可能進一步瞭解孩子,理解孩子。

總之,要想讓孩子學會傾聽,就得先要給孩子發言的權利,讓孩子把自己想說的都能正確表白。

在充滿自尊自信的情境中,孩子容易學到如何去關注講話的人。

2.不要打斷孩子的話,要聽孩子把話說完

父母往往急於開口,以示自己對孩子的理解。曾經見過一個孩子指著一輛汽車說:“媽媽,你看。”媽媽立即接過話說:“你說的是那輛汽車嗎?黃顏色的,真漂亮,對不對?”孩子“嗯”了一聲,再沒說話。這樣一來,讓孩子認為,媽媽能幫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媽媽說的話就是他想說的話。這既不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不利於良好的說話和聽話習慣的養成。

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父母只有仔細傾聽孩子的心聲,才可能進一步瞭解孩子,理解孩子。

總之,要想讓孩子學會傾聽,就得先要給孩子發言的權利,讓孩子把自己想說的都能正確表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