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教育教學中遇到的, 還是幼兒自主發現的問題或現象, 教師和家長都要抓住這個契機, 引導幼兒進一步地深入探索。 這種探索不是憑空想像的, 而要有一定的根據, 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這方面的資訊和材料。 以往的教學活動都是教師細緻地準備各種資訊、各種材料, 力求達到最完美, 當然這無可非議, 但這種細緻卻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主動的機會。 要保持幼兒的興趣, 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我們就要放開, 讓孩子們DIY, 這會讓他們更有興趣, 更積極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來。
一、DIY之——做昆蟲是大自然中最常見的一種生物,
Advertisiment
帶著這些問題,
Advertisiment
幼兒自己動手收集資訊, 不僅讓幼兒對現象和問題感興趣, 而且也讓他從小學習了利用多種管道收集資訊的現代學習方式, 有利於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全面感知問題、多角度定義問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幼兒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 在生活中經常表現出積極主動探索和認識周圍世界的強烈願望。 這種願望和好奇心, 讓他們的腦海中湧現出大量的問題, 也許有的在我們看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 而這種疑問正是幼兒探索的起點, 科學探索正需要問題的不斷推動。 我鼓勵孩子勇於發現問題, 並肯定他們的積極做法。 但不是單純的否認或承認他們的觀點, 而是引導他帶著自己的問題和觀點去探索。 當孩子發現了某個問題時, 我就鼓勵引導他勇敢地說出來, 說說自己是怎樣發現的,
Advertisiment
在“我們的身體”這個主題探索活動中, 幼兒用各種感官“品嘗”了各種調料、飲料後, 發現顏色相同的液體, 有的是白酒, 有的是白醋, 有的是清水;看起來差不多的調味品, 有的是鹽, 有的是糖, 還有的是味精。 記錄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 孩子們各有各的絕招, 有的用大些的點(和鹽粒相比較)表示糖, 有的用一個正方形表示糖, 有的孩子認識簡單的漢子, 比如水、可樂等, 他就會把文字寫下來。 記錄後, 我鼓勵孩子去和別人交流, 看看別人發現了什麼, 也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發現。
這種自主的交流方式給了孩子一個開闊的空間, 施展自己的能力, 使探索的興趣延伸, 也逐漸地讓孩子懂得科學的一條基本原則——說理要有事實依據。
Advertisiment
探索活動中, 幼兒是主動學習者, 而教師的身份就是幼兒探索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活動, “親身經歷世事的研究過程”, 讓幼兒真正地“做科學”。 在探索活動中, 教師沒必要去做示範, 也用不著告訴他們步驟和方法, 更不要在幼兒旁邊“監督”, 給幼兒真正自主的空間。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 適時地給予引導, 做“熱情而積極的孤立者、支持者, 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 只有讓孩子感覺到他們的新發現, 是自己得到結果和找到答案的, 他們才真正體驗到發現的樂趣, 成功的快樂。 有了這種自主的氛圍, 自主探索才有了真正的涵義。
幼兒在探索昆蟲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小蜻蜓”,其實這是一種名叫“豆娘”的蜻蜓目昆蟲。孩子們都認為它是一隻瘦蜻蜓,我也沒有直接告訴他們這種昆蟲的名稱,而是引導他們再仔細地進行觀察、比較,看看它和蜻蜓到底是不是一樣的。這樣一觀察,孩子們發現:蜻蜓停下來的時候,翅膀平展在身體兩邊,而豆娘卻把翅膀收攏在身體兩側;蜻蜓的眼睛靠的很近,而豆娘的眼睛卻分的很遠。觀察完,孩子們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種小昆蟲並不是小蜻蜓,它可能是和蜻蜓一個家族的兩種不同的昆蟲。最後又通過查找圖書,網上搜查,確定了它是一種叫豆娘的蜻蜓目昆蟲,通過這樣的探索,幼兒還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上的昆蟲有很多種,人們為了能區分這麼多的蟲子,就把它們分成了目,把有相同點的昆蟲放在一個目裡。
可見,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是培養幼兒探索能力的必備條件,能更有效地激勵幼兒進行探索。老師適時地給予設疑和幫助也更鼓動了幼兒進一步去探索的積極性和方向性,從而使幼兒探索的深度不斷地發展。
DIY的培養方式給了幼兒更充足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鍛煉了能力,發展了思維,而且也培養了幼兒不畏苦難、大膽、主動、靈活、自主等一系列對探索能力發展有益的個性品質。《綱要》的精神是“以幼兒發展為本”,DIY的培養方式正落實了這點,幼兒探索能力的不斷提高,也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深入探索打下了基礎。
幼兒在探索昆蟲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小蜻蜓”,其實這是一種名叫“豆娘”的蜻蜓目昆蟲。孩子們都認為它是一隻瘦蜻蜓,我也沒有直接告訴他們這種昆蟲的名稱,而是引導他們再仔細地進行觀察、比較,看看它和蜻蜓到底是不是一樣的。這樣一觀察,孩子們發現:蜻蜓停下來的時候,翅膀平展在身體兩邊,而豆娘卻把翅膀收攏在身體兩側;蜻蜓的眼睛靠的很近,而豆娘的眼睛卻分的很遠。觀察完,孩子們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種小昆蟲並不是小蜻蜓,它可能是和蜻蜓一個家族的兩種不同的昆蟲。最後又通過查找圖書,網上搜查,確定了它是一種叫豆娘的蜻蜓目昆蟲,通過這樣的探索,幼兒還得出這樣的結論:世界上的昆蟲有很多種,人們為了能區分這麼多的蟲子,就把它們分成了目,把有相同點的昆蟲放在一個目裡。
可見,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是培養幼兒探索能力的必備條件,能更有效地激勵幼兒進行探索。老師適時地給予設疑和幫助也更鼓動了幼兒進一步去探索的積極性和方向性,從而使幼兒探索的深度不斷地發展。
DIY的培養方式給了幼兒更充足的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鍛煉了能力,發展了思維,而且也培養了幼兒不畏苦難、大膽、主動、靈活、自主等一系列對探索能力發展有益的個性品質。《綱要》的精神是“以幼兒發展為本”,DIY的培養方式正落實了這點,幼兒探索能力的不斷提高,也為他們將來的學習和深入探索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