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指出, 孩子正確、健康的分享互動過程, 並不是簡單的出讓和佔有。 正確的“爭”與“讓”包含三方面的特徵:
1.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意願。
2.在滿足自己願望的基礎上, 孩子能夠理解對方的需求。
3.找到解決方案, 並達成共贏。
在一個健康的互動過程中, 孩子是不以壓抑自我需求為代價的, 他和夥伴“爭”的是自我意願被充分尊重。 然後, 體會到對方的情緒, 願意去滿足對方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協, “讓”出自己的利益, 達到共贏的目標。 整個過程中, 爭與讓都是發自內心的。 如果是為了得到誇獎而做出的虛假謙讓,
Advertisiment
下面的5招讓你教會孩子正確的“爭”與“讓”, 你不妨試一下。
第1招:讓孩子自然流露和表達他內心的感受
當孩子還是一個心智和感覺系統都不成熟的小傢伙的時候, 沒有什麼比讓他體會自身的內在感受和真實的情感流露更可貴的經驗了。 這時, 你所要做的, 就是多讓他和外界環境接觸, 讓他在與外界的人和事互動的過程中盡情地流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這也是他心理成長所需要的養分。 比如, 他和小朋友之間發生爭搶時, 別告訴他該做什麼, 看看他自己會怎麼做。 在他自己做的過程中, 他的個性,
Advertisiment
第2招:啟發孩子思考判斷, 自己該不該謙讓
當和孩子一起在遊樂場或其他環境玩耍時, 如果遇到相應的場景, 就可以和孩子討論, 是否該謙讓, 為什麼該?為什麼不該?啟發孩子就事論事, 幫助孩子建立是非標準。
因為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 他們的思維往往還是“自我中心”的, 大多數時候都無法顧及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玩玩具, 總想把好的攬過來一個人玩, 分東西, 總想要大的多的好的……, 這個時候, 如果成人用外在的壓力來強求孩子去謙讓別人, 則很可能違背他們本身的意願, 如果這種意願經常被壓制,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 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 可以創造交往條件讓他們逐步體驗到人際之間互惠互利的必要性, 可以通過講道理來引導他們的謙讓行為, 當他們無意中做出謙讓行為時, 可以贊許, 可以鼓勵, 但絕不可強迫或引誘!
第3招:鼓勵孩子在環境中尋找規則
孩子們之間是平等的, 應該鼓勵他們在遊戲和環境中尋找規則。 比如, 在麥當勞遊戲區玩時,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 可以鼓勵他們排隊, 輪到自己玩時就沒有必要謙讓。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借助於嚴格的規則。
Advertisiment
第4招:教育孩子遇事要協商
孩子之間發生爭執不可避免, 但關鍵的是如何解決。 要教育和引導孩子用協商的方法解決。 如在為某個玩具爭搶時, 可讓孩子採取輪流玩的形式或石頭剪刀布的形式玩;在玩沙過程中, 為了工具爭執時, 可引導孩子合作的完成作品等等。
第5招: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長有太多的擔心:害怕孩子吃虧, 害怕孩子犯錯誤, 所以忍不住要在一邊不停地幫孩子做決定, 給孩子過多的指點。 實際上, 擔心是一種特殊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