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接兒子回家時, 兒子突然說:“媽媽, 老師今天讓我擺毛巾了。 ”我問他別的孩子擺了沒, 兒子說沒有, 他告訴我是別的小朋友把毛巾弄亂的。
我有些疑惑不解:“那老師為什麼讓你擺呢?”他說:“老師問是不是我弄亂的。 ”
我問:“那你怎麼回答的?”兒子吭哧了半天說:“我沒說話。 ”
我俯下身子摸摸兒子的頭, 告訴他不說話就代表默認, 老師肯定誤認為是你做的。 下次再遇到這種事情就要明確地告訴老師不是你做的, 但是我同時也表揚他幫老師擺毛巾是對的。
由於平時兒子很少提到幼稚園的事, 因此聽兒子這麼一說我就格外留意。
Advertisiment
她說那天有小朋友把毛巾弄亂了, 問到每個小朋友的時候, 他們都說不是自己幹的, 唯獨我兒子沉默不語, 於是她就讓我兒子去擺毛巾。 張老師雖然這樣做了, 但她一直留心觀察兒子的反應, 她看到兒子擺毛巾的時候沒有異常表現, 一上午也沒有情緒波動。 到中午吃飯時, 她正暗想著這孩子能撐到什麼時候之際, 兒子卻邊吃邊哭起來, 嘴裡說:“我沒有……”張老師故作懵懂的樣子問他怎麼了, 兒子這才委屈地說:“老師, 我沒有弄亂那毛巾。 ”
張老師說這種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
Advertisiment
事實上, 在現實生活中也一樣, 如果沒有人站出來承認犯下的錯誤, 所有譴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會聚集到不爭辯的那個人身上, 久而久之, “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