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會辨別零食

愛吃零食幾乎是所有孩子的通病, 在零食中也有好有壞。 怎麼讓孩子的健康零食成為孩子最愛的食物就是家長們要做的事, 那麼怎麼讓寶寶知道哪種零食是好的哪種零食是不好的呢?

給零食分個“健康等級”

既然孩子無法離開零食, 那麼該如何給孩子挑選零食?專家建議將零食按健康程度大致分成三類:健康、中性、不健康, 主要判斷標準是看成分是否天然、是否經過精加工、營養成分是否單一、添加劑種類如何。

專家指出, 健康級的零食通常食材比較天然、未經過多精加工、食品添加劑也相對較少,

Advertisiment
營養較為均衡, 可以作為孩子生長發育的有益補充, 因此可以安心讓孩子食用;中性級零食可以適量攝入, 但要注意頻率, 因為這類食物的營養比較不均衡, 而且調味、加工程式較多, 其中也不乏添加劑;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健康級零食了, 不僅沒有營養, 而且通常伴隨高糖、高油脂、高熱量, 還有許多食品添加劑如色素、防腐劑, 不僅對兒童健康毫無益處, 還會引起肥胖、齲齒等。

教孩子分辨零食優劣

不過, 光憑家長把關恐怕還不夠, 因為孩子一旦上了小學, 通常就有了自主支配的零花錢, 而且極其容易受到身邊孩子的影響, 所以讓孩子自身樹立正確的零食觀念十分重要。

專家指出, 家長最好從學齡前就教育孩子哪些零食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

Advertisiment
哪些零食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 吃多了會有什麼後果, 而並非簡單地不讓孩子碰、不給孩子買, 這樣反而會使孩子有抵觸情緒, 一有機會就想“嘗個究竟”。 例如家長要告訴孩子, 牛奶、堅果、優酪乳都是好東西, 可以讓孩子長得高、身體好, 而又如可樂等碳酸飲料不僅會讓孩子長胖, 還會引起蛀牙, 薯片雖然好吃, 但是其實是垃圾食品, 小孩不能多吃。

如果等到孩子到了三四年級以上, 甚至可以教孩子看食品配料表的意義, 並告訴他們哪些成分是好的, 哪些成分是不好的, 這也是家長教孩子新知識的一種途徑, 從而引導孩子多吃堅果、奶類、水果、豆類零食。

此外, 較大的孩子自己購買零食時,

Advertisiment
家長還要逐漸教孩子學會看生產日期是否合格、包裝是否完整無破漏, 例如前文所述的那些無名小廠生產的豆製品, 則儘量避開, 如果有條件還是儘量選擇大品牌、大企業出品的知名零食。 而對於那些路邊攤不衛生的麻辣燙、串串香、炸雞腿等, 也要培養孩子樹立儘量少吃的觀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