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

心理學家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 在面對面的交流中, 55%的情感內容是由非語言暗示的, 比如面部表情、姿勢、手勢、體態、眼神等;38%的內容由聲調表達, 只有7%的內容是用語言說出來的——

 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

除了用語言與人溝通, 人們也在不斷地用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與人交流。 非語言交流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 如果孩子不注意養成這方面的習慣, 就會在成長過程中吃虧。

非語言交流中, 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問題:

談話的方式和語調——談話的方式和語調與其他人不同步, 對方會認為他說話的樣子很怪。

Advertisiment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對方離得太近、太遠或者不恰當地拍打對方的身體, 都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
體態和姿勢——體態是孩子們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內容, 太隨便或太懶散的姿勢, 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興趣, 儘管孩子並不會真的這樣想。
目光接觸——雙方談話過程中, 注視對方面部的時間占整個談話時間平均30~60%左右。 太多或太少都會被視為不禮貌。
聲音——無論是語言(語調、聲音高低和強弱)還是非語言(歎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 聲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即使像清嗓子之類的小習慣, 也可能會招來其他人的反感。
物質因素——如果意識不到自己的穿著對他人有可能產生的影響, 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麼, 如何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幾個有效的小遊戲:

Advertisiment

猜測情感(4-6歲)

把某一句話說5遍, 用答錄機錄下來, 每遍語氣都不同, 表達5種感情。 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達歡喜、疑問、氣憤、憎恨、恐懼5種情感, 孩子猜對1種得10分, 然後讓孩子說一句話, 努力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 成功即得1分。

情感字謎(6歲以上)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員參加, 先準備好20張卡片, 每張寫上一種情感, 例如:快樂、傷心、害怕。 擔心、恐懼、瘋狂等。 由年齡最小的開始, 任取一張卡片, 然後在3分鐘內表演卡片上的感情, 不能說話, 其他人猜測, 猜中者保留卡片, 並由他繼續進行下一輪。 遊戲結束後, 卡片最多者就是贏家。

“哨音”遊戲(7-12歲)

從電視上錄下一個適合於孩子年齡觀看的電視劇,

Advertisiment
然後, 把聲音關掉, 只讓孩子看畫面, 要求他們描述劇中人物的情感。 當孩子說對演員的某個表情、體態或姿勢所體現的情感, 就記1分。 然後, 加上聲音重新播放這一鏡頭, 來檢查孩子的答案。

 愛心提示

讓孩子學習“閱讀”非語言情感, 讓他們理解情感交流的每個細緻之處;

情感交流需要對正常的語言交流方式(如體態、身體語言、面部

表情、語氣等)都非常瞭解, 孩子瞭解了正確的站姿、坐姿、行姿等問題, 就會在與人交流、溝通時佔據優勢;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們說話的方式, 有些孩子在這方面比較欠缺, 需要家長的説明才能理解語氣、講話速度等所表達出的感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