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習不再是為了母親

學習不再是為了母親

母親的所作所為讓傅陽感到寒心, 他覺得媽媽完全不尊重他, 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才讓他好好學習。

“我知道, 媽媽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才對我的學習那麼上心, 她根本不關心我的感受。 表面上是為我好, 其實都是為了她自己。 ”傅陽如是說。

對傅陽的諮詢開始得非常艱難。

母親三番五次來到諮詢室, 對兒子退學在家焦急萬分但又無可奈何。 她已經不敢再對兒子有任何勸說, 還沒開口, 兒子就把手一揮說:“你打住吧。 要再逼我, 我就死給你看。 反正你已經把我的感情,

Advertisiment
把我的生活毀成這樣了, 我現在什麼都無所謂。 ”為了不和母親見面, 傅陽把自己整天關在小屋子裡, 只有當母親離家上班的時候, 他才到廚房吃留下的飯菜、去洗手間整理個人衛生、在客廳走動走動。 即使家裡來了客人, 他也決不出來打招呼。 母親幾乎快絕望了。

應母親的反復請求, 我第一次上門去做諮詢, 因為傅陽是絕不可能聽母親的話來接受心理輔導的。 心理諮詢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則, 其中一條是自願原則, 除非出於自願, 諮詢師是不能隨便介入其他人的心理世界的。 但作為心理老師, 有著心理諮詢師和教師的雙重身份, 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機械地遵循這個原則。 對學生的諮詢有時必須突破自願原則, 因為成長中的青少年除了自我感知和自我領悟外,

Advertisiment
還需要一些指導――雖然心理老師的指導可能不同于一般老師的指導。 諮詢室裡會不時接待由老師或家長強制帶來的孩子, 這些孩子當然不是自願來的, 但不是自願未必意味著他們就真的不想得到幫助。 如果提供的幫助觸動了他們的內心, 他們也會很積極地配合諮詢, 諮詢效果也未必就會因為非自願的開始而打折扣。

然而, 非自願開始的心理諮詢, 難度很大。 孩子沒有改變自己的願望, 沒有主動傾訴的願望, 沒有反省自己問題的願望, 這就給諮詢工作設置了很大的障礙。 它對諮詢師的權威感是很大的挑戰, 面對這樣的孩子, 需要極大的愛心、耐心和技巧。

第一次的登門以失敗告終。

Advertisiment
傅陽把自己反鎖在屋裡, 不開門、不出聲, 不給我這個心理老師半點面子。 據說, 這已經是母親叫來的第5個人了, 之前的老師有班主任、德育教師、傅陽喜歡的語文老師, 還有傅陽的爸爸和一位很會勸導人的叔叔, 但誰也沒有辦法讓傅陽改變主意。 聽說來的是心理老師, 傅陽就乾脆不出來見面。 他對母親這樣的輪番向人求助充滿了反感。

辦法總是有的。 首先要說服的人, 是傅陽的母親。

這對母子處於高度僵持的狀態, 必須有人先做出某種讓步。

“您覺得您對你兒子所做的事情裡, 哪一件事最讓他反感和厭惡?”

“我也不知道。 從小我是要求他要好好學習, 有些地方可能管得多了點, 但都是為了讓他的人生道路走得直一些啊。

Advertisiment

“可您兒子不這麼想, 他肯定認為您干涉了他的自由。 您再仔細想想, 到底哪件事讓您和兒子的關係發生了質的轉變?”

母親不得不承認, 她當初用“計謀”拆散兒子和那個女兒的關係, 是讓母子關係走入冰冷與如火藥般一碰就炸的開端。 就是從那個時候起, 兒子不再叫她“媽媽”, 而是直接用“喂”來打招呼。 之後才是電腦事件所造成的升級的關係惡化。

“可我難道要同意他和那個女孩好嗎?那怎麼可能呢?”

“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在這件事情上, 您確實處理得不當, 兒子會感到自己的母親是一個陰險的人。 關鍵不在於你是否同意他們好, 而在於你以什麼姿態來對待這件事。 ”

母親最後同意了我的建議, 請那個女孩到她家勸勸傅陽。

Advertisiment
那是個通情達理的女孩, 她也為傅陽退學在家而著急萬分。 從傅陽退學之後, 他們就沒再聯繫過了。

“我這個樣子, 還怎麼配和她在一起呢?我不想耽誤她, 她成績好, 將來能上好的大學, 我配不上她。 ”這是傅陽後來告訴我的。

關閉的房門打開了。 面對女孩, 表面冷酷無情的傅陽竟然馬上就落淚了。 只要開啟一條縫, 就可以慢慢進入這個多情而敏感的男孩的內心。 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來說, 愛情和友情的力量太強大了, 父母親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的話, 就能夠將孩子看起來非常危險的關係處理成有利於孩子積極學習和生活的利器。 我見過很多孩子, 他們一付橫不吝的樣子, 但對於自己喜歡的同伴的話卻能言聽計從。

母親已經過了很多次的諮詢,她一直在尋找機會向兒子道歉,但開口很難,傅陽也不給她開口的機會。女孩的到來使母子間在半年多的冷戰與對峙之後終於有了交流的契機,不需要再多描述這個過程,結果就是:

傅陽返回了校園,蹲了一級,重新開始學業。

母親對兒子誠懇地說:“我以前錯了,太注重我自己的感受,從現在起,媽媽會尊重你自己的意願,以後有任何事情,我們都商量著來。”

學習不再是為了媽媽,而是為了自己。聰明的傅陽心裡也很明白,連高中學業都不能完成,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會有很大的障礙。

這個案例有一個有趣的結局。

媽媽說:“陽陽,你不是想學文科嗎?媽媽不反對了,回校後你就到文科班吧。”

傅陽卻說:“不,我還是想學理科。這幾個月我對電腦著了迷,以後想上大學的電腦系,那就必須學理科。”

這是傅陽自己的選擇,他為此付出了發自內心的努力,數理化成績穩步上升。每天,他還是會上網玩一玩遊戲,但都是控制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玩遊戲就像很多孩子喜歡打籃球一樣,成為傅陽的一個業餘愛好,只是增添生活的樂趣而已。

兩年後,傅陽如願以償考入電腦系。

如何戒除網癮?這個案例也許會有所啟示:解決孩子現實的問題,當現實問題解決的時候,當孩子能充實而快樂地、為著某個目標奮鬥的時候,網癮的問題自然就不再是問題了。網路只是像書、電視、運動、棋牌那樣的一個工具而已,如果這麼看待,我認為,網癮這個詞都不應該存在。

我曾和一位元為孩子深陷網路而憂心忡忡的母親開玩笑地說:“假如,您讓學習變成像網路一樣吸引孩子的東西,那您會不會因為孩子成為學習成癮者而憂慮呢?”這雖然是玩笑,卻也含有深意。

母親已經過了很多次的諮詢,她一直在尋找機會向兒子道歉,但開口很難,傅陽也不給她開口的機會。女孩的到來使母子間在半年多的冷戰與對峙之後終於有了交流的契機,不需要再多描述這個過程,結果就是:

傅陽返回了校園,蹲了一級,重新開始學業。

母親對兒子誠懇地說:“我以前錯了,太注重我自己的感受,從現在起,媽媽會尊重你自己的意願,以後有任何事情,我們都商量著來。”

學習不再是為了媽媽,而是為了自己。聰明的傅陽心裡也很明白,連高中學業都不能完成,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會有很大的障礙。

這個案例有一個有趣的結局。

媽媽說:“陽陽,你不是想學文科嗎?媽媽不反對了,回校後你就到文科班吧。”

傅陽卻說:“不,我還是想學理科。這幾個月我對電腦著了迷,以後想上大學的電腦系,那就必須學理科。”

這是傅陽自己的選擇,他為此付出了發自內心的努力,數理化成績穩步上升。每天,他還是會上網玩一玩遊戲,但都是控制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玩遊戲就像很多孩子喜歡打籃球一樣,成為傅陽的一個業餘愛好,只是增添生活的樂趣而已。

兩年後,傅陽如願以償考入電腦系。

如何戒除網癮?這個案例也許會有所啟示:解決孩子現實的問題,當現實問題解決的時候,當孩子能充實而快樂地、為著某個目標奮鬥的時候,網癮的問題自然就不再是問題了。網路只是像書、電視、運動、棋牌那樣的一個工具而已,如果這麼看待,我認為,網癮這個詞都不應該存在。

我曾和一位元為孩子深陷網路而憂心忡忡的母親開玩笑地說:“假如,您讓學習變成像網路一樣吸引孩子的東西,那您會不會因為孩子成為學習成癮者而憂慮呢?”這雖然是玩笑,卻也含有深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