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學習鋼琴和小提琴最常見的7大誤區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幹, 不僅希望讀書成績優秀, 更希望孩子有一些自己的特長。 培養多才多藝的孩子, 是父母的一大期望。 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 總是會讓孩子去學這, 去學那。 巴不得琴棋書畫孩子樣樣精通, 培養孩子的才藝是沒錯, 可是家長在做的同時, 應該注意不要走入誤區。

誤區一:我給孩子選鋼琴, 因為鋼琴學起來更簡單

答案:未必。

鋼琴和小提琴並稱為西洋樂中的“國王”和“皇后”, 從這兩個稱呼也能看出學這兩樣都不簡單。 鋼琴因為有固定音準, 手指按下去就有樂音。

Advertisiment
而小提琴最初是夾琴和上弓, 拉出來的音色也比較艱澀。 相比之下, 初學的時候鋼琴可能比小提琴更有意思, 孩子更感興趣, 也更容易上手, 但學到後面, 鋼琴的難度慢慢就顯現出來了。

用袁來媽媽外行人的角度看, 兩隻手同時演奏, 彈奏不同的鍵, 不同的節奏, 還要合二為一, 光是想像那幅畫面就覺得頭痛了。

用袁來爸爸這個業內人士的話說, 鋼琴譜是大譜表, 左右手分別對應各自的譜表, 也就是說在演奏的過程中, 你的眼睛和你的手同時要對應兩行譜表。

琴童家長們, 你們覺得, 學鋼琴真的比較容易嗎?

誤區二:我給孩子選小提琴, 因為小提琴更便於帶出去展示

答案:對, 也不對。

孩子稍大一些, 提著小提琴出去展示肯定比搬架鋼琴容易。

Advertisiment
但鋼琴的包容性更強, 大部分的西洋樂器都能和鋼琴配合, 而且它的音區很廣, 可以囊括其他樂器的音域, 但同時它又是很獨立的樂器, 經常用於獨奏表演。

如果你常帶孩子聽音樂會就會發現, 小提琴演奏往往需要鋼琴伴奏。 當然, 小提琴曲也有很多獨奏的, 但在整個小提琴文獻裡占的比重很少。 袁來媽媽和大多數外行人的耳朵, 還是會覺得有鋼琴伴奏的小提琴曲更動聽。

誤區三:我給孩子選鋼琴, 因為長大後考音樂類學校都需要鋼琴

答案:錯。

進入專業的音樂學院或音樂系, 鋼琴是必修課程, 每個學生都要學, 有鋼琴專業老師來教, 所以每個音樂學院或音樂系走出來的學生都會彈鋼琴, 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Advertisiment
但專業課(比如你的孩子以二胡考進大學, 那麼他的專業課就是二胡演奏)還是專業課, 是你的主修!

考學的時候, 鋼琴絕對不是必考, 除非你主修就是鋼琴專業。

誤區四:我給孩子選小提琴, 因為學小提琴家庭經濟負擔較低。

答案:不一定。

學琴的花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購買樂器的費用、老師的課時費。

跟動輒上萬的鋼琴相比, 初學小提琴時在樂器上的經濟投入的確少很多。 別急, 這只是開始。

5歲小琴童初學小提琴時為了配合手臂的長度一般需要購買八分之一大小的琴, 1年後換四分之一的琴, 再過2年換二分之一的琴, 然後是四分之三的琴, 最終換成人琴——也就是正常規格的小提琴。 這一路換琴換過來,

Advertisiment
費用至少幾千了, 而正常規格的小提琴稍微談得上音色的, 也需要幾千元的投入。 價格上萬元的小提琴也很普通, 甚至一套進口的琴弦就要花費四五百元。

相比之下, 一台優質鋼琴若保養得當, 壽命在20年左右, 如果孩子不是每天狂練琴或者蓄意破壞的話, 只需要1~2年調一次琴即可, 花費有限。

至於老師教琴的費用方面, 同級別的鋼琴和小提琴老師收費基本相當, 學小提琴並不比學鋼琴更便宜。

誤區五:小提琴對著耳朵拉, 影響小孩的聽力

答案:影響很有限。

現代研究表明, 交響樂團中小提琴手的左耳比之常人的確容易受到損傷。

來看一堆資料吧!從小提琴發音孔產生的聲音可以達到100分貝, 長笛發出的聲音很容易就可以達到112分貝,

Advertisiment
短笛則可以達到120分貝以上——那是足以造成聽力損壞的範圍了。 小號和長號發出的聲音強度可以和長笛一樣, 號類的樂器可以達到106分貝。 如果長時間暴露在這麼高分貝的音量下, 對我們的耳朵一定會有影響。

那是不是意味著只要孩子學樂器, 聽力都會受到損傷呢?

英國交響樂團協會曾授權開展了一項關於交響樂中的聲音問題的調查研究, 報告指出:交響樂的響亮聲音足以造成聽力的喪失、不同程度的不適、耳鳴和耳朵的疼痛……但有趣的是, 卻有無數的研究表明:交響樂造成的音樂家們的聽力損傷比它事實上應該造成的損傷要小得多。

原因是我們的身體存在自我修復機制。 對健全的耳朵所做的研究發現, 比起赤裸裸的雜訊,愉快和諧的古典音樂對聽力的損害要小得多。緊張增加了對我們聽力的損害,因為它能作用於我們的循環系統。當我們聽到我們喜歡的音樂,而不是我們討厭的音樂的時候,我們會很愉快很放鬆,身體裡的自我修復機制就會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這樣說來,拉小提琴對耳朵造成的影響比孩子戴著耳麥聽音樂聽英語來得還要小。而且孩子學習小提琴一般每日的練習時間不會超過兩個小時,短時間的練琴對耳朵根本不足以造成影響。

如果拉小提琴的人聽力都有問題,那無數小提琴演奏大師恐怕早就都成了聾子。

而且,學小提琴的孩子在對聲音的分辨能力方面更具優勢。都說小提琴演奏家都有對“金耳朵”,這對耳朵的靈敏度甚至比鋼琴調律師使用的頻率測定儀器還要精准。

誤區六:學拉小提琴讓孩子變成歪脖子

答案:子虛烏有。

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拉小提琴的時候歪著腦袋僵著脖子,那他的基本功一定存在問題,這個姿勢是絕對不正確的。

正規老師教授的小提琴演奏技巧絕對不會讓孩子歪脖子,更不會造成身體發育的畸形。但錯誤的演奏姿勢不僅會讓孩子歪脖子,還能引起頸椎病、耳鳴等症狀,嚴重的可能造成脊柱側彎。

換言之,如果你發現孩子拉小提琴的時候總是歪著腦袋,而他的小提琴老師又不糾正他的姿勢。那麼,趕緊拉著孩子換老師吧!

誤區七:我們家孩子手小,手指短,不適合彈鋼琴

答案:未必。

受身體發育所限,孩子手小是非常正常的,重點不是他手有多大,而是手的張度有多大,即手張開後放在琴鍵上可以跨幾度。

一般四五歲的孩子能夠到6度是正常的,通常孩子的手指到七八歲左右時才有明顯的發育,家長不必太過心急,手指的張度能夠達到8度就能夠演奏大部分鋼琴作品了。作為專業的鋼琴演奏家,手的條件是比較重要的,起碼要能達到8度。也有一些鋼琴演奏家(特別是女性),在彈奏快速8度時仍然很輕鬆,在演奏過程中也用小臂帶動。如果你只是培養孩子的業好愛好,那麼手掌的張度、手指的長度則影響不大。

另外,如果受手指先天發育所限,手指不夠修長,可以在手掌橫向張度上加強練習,依然可以提升一些潛力。

.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 .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 比起赤裸裸的雜訊,愉快和諧的古典音樂對聽力的損害要小得多。緊張增加了對我們聽力的損害,因為它能作用於我們的循環系統。當我們聽到我們喜歡的音樂,而不是我們討厭的音樂的時候,我們會很愉快很放鬆,身體裡的自我修復機制就會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這樣說來,拉小提琴對耳朵造成的影響比孩子戴著耳麥聽音樂聽英語來得還要小。而且孩子學習小提琴一般每日的練習時間不會超過兩個小時,短時間的練琴對耳朵根本不足以造成影響。

如果拉小提琴的人聽力都有問題,那無數小提琴演奏大師恐怕早就都成了聾子。

而且,學小提琴的孩子在對聲音的分辨能力方面更具優勢。都說小提琴演奏家都有對“金耳朵”,這對耳朵的靈敏度甚至比鋼琴調律師使用的頻率測定儀器還要精准。

誤區六:學拉小提琴讓孩子變成歪脖子

答案:子虛烏有。

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拉小提琴的時候歪著腦袋僵著脖子,那他的基本功一定存在問題,這個姿勢是絕對不正確的。

正規老師教授的小提琴演奏技巧絕對不會讓孩子歪脖子,更不會造成身體發育的畸形。但錯誤的演奏姿勢不僅會讓孩子歪脖子,還能引起頸椎病、耳鳴等症狀,嚴重的可能造成脊柱側彎。

換言之,如果你發現孩子拉小提琴的時候總是歪著腦袋,而他的小提琴老師又不糾正他的姿勢。那麼,趕緊拉著孩子換老師吧!

誤區七:我們家孩子手小,手指短,不適合彈鋼琴

答案:未必。

受身體發育所限,孩子手小是非常正常的,重點不是他手有多大,而是手的張度有多大,即手張開後放在琴鍵上可以跨幾度。

一般四五歲的孩子能夠到6度是正常的,通常孩子的手指到七八歲左右時才有明顯的發育,家長不必太過心急,手指的張度能夠達到8度就能夠演奏大部分鋼琴作品了。作為專業的鋼琴演奏家,手的條件是比較重要的,起碼要能達到8度。也有一些鋼琴演奏家(特別是女性),在彈奏快速8度時仍然很輕鬆,在演奏過程中也用小臂帶動。如果你只是培養孩子的業好愛好,那麼手掌的張度、手指的長度則影響不大。

另外,如果受手指先天發育所限,手指不夠修長,可以在手掌橫向張度上加強練習,依然可以提升一些潛力。

.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 .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