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才藝潛能>正文

讓孩子從小擁有審美的眼睛

有人認為, 自然美是客觀存在的, 只要有眼睛和耳朵, 人人就都能感受和理解美了。 其實不然。 美學史上有一首題為《美盲》的詩, 描寫一農婦置身于楓林夕照、畫眉清音美麗如畫的境界中, 她卻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無動于衰, 如果撇開詩中嘲諷勞動婦女的意思, 人們對自然美的欣賞不確實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嗎?羅丹說得好:美是到處都有的, 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 如果我們不想我讓孩子成為美盲, 那么僅僅帶他們到自然環境中去是很不夠的, 還要引導、培養他們熱愛自然和注意知識的陶冶。

Advertisiment

怎樣使孩子有一雙審美的眼睛呢?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征是通過具體形象來認識事物進行聯想的。 培養孩子認識自然美的能力, 要從他們思維的特點出發, 從一花一木, 一山一水入手, 采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方法引導。

第一步讓孩子認識自然界外部的特征美, 拿顏色美來說, 自然界中可謂是五光十色。 紅玫瑰、黃菊花、粉杜鵑、白水仙、爭奇斗妍, 媚態百生。 不同種類的動物也以特有的色彩裝扮自己, 金龜子金光閃爍, 紅蜻蜓通透鮮紅, 大熊貓黑白分明, 孔雀開屏更是燦爛奪目。 節假日帶孩子到公園或遠中效外, 能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彩為教材, 給孩子講解顏色的種類特點, 相互的關系,

Advertisiment
以及各種顏色構成的自然畫而能給孩子以美的享受, 提高孩子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自然界形態美也極其豐富:巍峨的山峰, 挺拔的青松, 給人以不同的造型美;奔騰的江河, 咆哮的大海, 以銳不可擋的力量表現出磅礴的氣勢美面對自然界各處獨具一格的形態美, 引導得法, 孩子必將從中吸取美的養料。

相傳, 初唐杰出詩人駱賓王, 七歲時寫過一首《詠鵝》詩: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家鵝嬉戲水面, 本來很平常,而七歲的駱賓王, 卻能用簡練、形象的語言, 描繪出一幅生動的畫面。 這種對自然美深刻的觀察, 感受和表達能力, 無疑是與他自幼熟詩文和平日熏陶分不開的。 這說明, 要使兒童真正學會欣賞自然、提高審美能力,

Advertisiment
在身臨其境獲得豐富感性認識的同時, 還要給予必要的知識傳授, 使他們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

運用知識提高孩子審美能力, 可從多方面入手。 比如:建筑美的欣賞, 建筑藝術歷來被稱做凝固的音樂。 那些造型精巧、風格多樣的古今中外建筑, 以其巧奪天工而被世人贊嘆, 我國是建筑藝術馳名世界的國家, 在遼闊的國土上, 有數不勝數宮殿、寺院、石碑、橋、塔、亭、臺、樓、閣、軒、廊, 像明珠一樣燦爛奪目。 平時, 家長要有機會就可進行審美教育, 在觀賞時, 先讓孩子看到建筑物的全貌, 講解建筑物的布局、功能、結構、色彩、造型上的特點, 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古代建筑宏偉、氣勢的美。 有的古代建筑和風景勝地還有動人的神話傳說,

Advertisiment
讓孩子了解這些故事和傳說, 既可增長知識, 又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使審美更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希望家長們積極創造條件, 用知識啟迪孩子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 全面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推薦閱讀:怎樣確定學鋼琴的最佳年齡 跆拳道讓孩子有禮貌有自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