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性格變好的八條策略

朋友帶著一歲多的女兒來玩, 小傢伙有個癖好-摔東西, 只要她的小手夠得著的東西, 抓起就往地上扔, 然後開心地“咯咯”笑個不停。 大人們則忙不迭地搶在她前面保護易碎品。 小傢伙天真爛漫, 無可厚非。 然而那一刻我想:等我有了孩子, 我一定不能讓他這麼任性。 現在我的兒子樂樂已經16個月, 每次帶他出去聚會, 朋友們總是讚歎不已。 照看他的阿姨也由衷地說:樂樂真的很懂事。 我真為他感到驕傲, 也為自己感到欣慰, 因為我這個做老爸的努力有了結果。

策略1:對待孩子要有耐心

對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

Advertisiment
只有做了父母才能瞭解。 當你們精心準備好大餐, 他卻一口都不吃;當你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入睡以後再做, 他卻無論如何不肯睡;當你晚上瞌睡得要命, 小東西卻哭個沒完……你得拼命壓制著自己的怒火, 心平氣和地對待你的寶貝。 你必須這麼做, 因為仔細想來, 這些都不是他的錯。 但你能做到嗎?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嗎?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 最大限度滿足他的合理要求。 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影子, 你以怎樣的態度對他, 這種態度也會潛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 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沒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 人的耐心畢竟有限, 因此我需要讓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 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
Advertisiment
例如我在做事, 而他要我陪他, 我會告訴他, 我正忙著, 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策略2:言出必行

你也許會認為:孩子小, 偶爾騙騙他沒關係。 其實這要不得, 除非你希望以後也被他騙。 我不騙孩子。 我還刻意要他知道:爸爸不會騙他, 爸爸說到做到。 這一點很重要, 一方面可以獲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樹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 避免他因僥倖而無理取鬧。 舉個小例子:最初給樂樂穿衣服, 讓他把手裡的東西先放下, 他總是哭鬧著不肯, 他或許以為我要把這件東西拿走。 幾次穿好衣服, 我馬上把東西交回他手裡, 從此他便很放心地把東西放下或主動交給我。

策略3:始終如一

儘量做到始終如一, 避免造成孩子思維、判斷的混亂。

Advertisiment
處理同樣的事件要給出同樣的標準, 如果你今天允許孩子這麼做, 明天沒有任何理由卻告訴他不行, 就會造成混亂。 你或許會忘記自己的不一致, 可孩子絕對不會忘。 久而久之, 你會發現自己的命令很難貫徹。 是孩子任性嗎?其實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策略4: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 即使父母, 也無權要求他們事事按照你的意願來做, 即使你是為了他好。 比如:你認為他該睡覺了, 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飯全部吃掉, 或者你一定要讓他放下手裡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強加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孩子不但開心、樂觀, 還能養成獨立、有主見的性格。

Advertisiment

策略5:忽視孩子的無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無理要求, 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無法滿足時, 如果他哭鬧不休, 也要最大限度滿足他嗎?恰恰相反。 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 你一定不要滿足, 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協。 否則只會使同樣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當你對孩子說“不行”、“不能做”時, 孩子往往不會馬上放棄他的行動, 他會一邊看著你, 一邊繼續試探你是否真的不讓他做。 這時, 你應該堅決地走過去, 把孩子抱開, 讓他做別的事;而不是繼續坐在那裡, 重複說著“不行”, 持續與孩子的較量。 孩子從你堅決的態度上, 可以知道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策略6:適當地給孩子一點權力

有時, 孩子會對某件事很感興趣, 你不讓他做,

Advertisiment
他也執拗地一定要做。 這時不妨給孩子一點選擇的權力。 家裡有兩排落地書櫥, 樂樂對裡面的東西非常感興趣, 一再要打開書櫥, 翻出裡面的書。 我不想讓他養成到處亂翻的習慣, 又不想扼殺他的探究欲。 怎麼辦?我一方面告訴他亂翻書不好, 另一方面他實在要打開的話, 就建議他:好吧, 那我們拿一樣東西, 拿好就把書櫥關上。 他每次都很開心地照辦。 現在, 他不僅會打開書櫥, 挑選一樣東西, 然而把櫥門關上;而且東西玩好後, 他還會打開櫥門, 把東西放回去。

策略7:讓孩子承擔一點責任

看到這個小標題, 你或許會跳起來, 這麼小的孩子你讓他承擔什麼責任?其實, 孩子的責任感就應該從小培養。 孩子應該從對自己做的事承擔責任開始, 樹立起責任意識。樂樂時常會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我會讓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導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東西我讓他自己撿起來,他摔倒後我讓他自己爬起來。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讓他自己做。

策略8:讓孩子瞭解別人的感受

一個不瞭解別人感受的人,是很難體諒別人的。雖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這些你或許不想讓孩子過早知道。但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感受,體諒父母的辛苦,對孩子卻是不無益處的。所以,我會讓樂樂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覺,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擾我;我會讓樂樂知道我對他不好的行為真的很生氣;我會讓他知道我抱著他很累,讓他自己走;我會讓他知道打別人,別人會很痛,想打別人先打自己試試看;我會讓他知道父母也會有不對的地方,是我的不對,我會主動向他說對不起;我會讓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時,他必須堅強起來,承受疾病帶來的不適,而不是無休止地折磨大人……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起來的,作為老爸,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人。

樹立起責任意識。樂樂時常會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滿地都是,我會讓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導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東西我讓他自己撿起來,他摔倒後我讓他自己爬起來。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讓他自己做。

策略8:讓孩子瞭解別人的感受

一個不瞭解別人感受的人,是很難體諒別人的。雖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這些你或許不想讓孩子過早知道。但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感受,體諒父母的辛苦,對孩子卻是不無益處的。所以,我會讓樂樂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覺,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擾我;我會讓樂樂知道我對他不好的行為真的很生氣;我會讓他知道我抱著他很累,讓他自己走;我會讓他知道打別人,別人會很痛,想打別人先打自己試試看;我會讓他知道父母也會有不對的地方,是我的不對,我會主動向他說對不起;我會讓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時,他必須堅強起來,承受疾病帶來的不適,而不是無休止地折磨大人……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起來的,作為老爸,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一個高情商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