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撐起自己的天空

“媽媽, 你幫我做……”孩子的依賴性有時令我們手足無措—幫他, 就失去了鍛煉他的機會;不幫他, 又怕他自己做不好。 還是聽聽專家的意見吧, 信不信, 不堪寶貝依賴的媽媽們由此獲得的, 將不僅僅是大大減負……
幫助孩子獲得自足和自信, 是每一個媽媽對孩子最重大的教育使命。 換句話說, 我們教育孩子的重要目標之一, 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度過難關, 重新振作, 而不再總是依賴于成年人。 這意味著要授之以漁, 將面對生活中的撲朔迷離的能力交給他。
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心理學25年的專家,  3個孩子的母親,

Advertisiment
包括《別給我臉色看!》在內的數部教育學專著的作者, 我發現以下幾個方法確實對開啟孩子的自我意識和主動精神意義非淺。 事實上, 孩子們並不需要我們越俎代庖, 將他們從挫折和失意中拯救出來, 或者為他們的受挫準備理由, 孩子們自己能解決屬於他們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用下面五個方法去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教會孩子靈機一動
在回家的路上, 孩子委屈地向你訴說他被別的孩子欺負的經歷。 為了讓他高興起來, 你允許他晚上多看一會兒電視, 或是做了很多他喜歡的好吃的來“討好”他, 順便幫他想對付那個“壞孩子”的方式。
不如換個方式來説明孩子, 不要讓他習慣於你為他代勞。 下次遇到麻煩, 你應該問他:“告訴我,
Advertisiment
怎麼啦?”接下來, 告訴他你相信他能度過難關, 對他說:“我知道你會沒事的。 ”然後鼓勵他開動腦筋想辦法:“想想看, 上次隔壁的小宇遇到類似的問題, 他是怎麼做的?”
一旦他掌握了這個技巧, 你還可以考考他, 讓他在規定的時間內給出答案。 這個有趣的方法能調動起他的積極性, 讓他投入地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而不是“坐以待斃”。
教孩子有事相互商量
孩子們又爭吵起來。 兩人因為看電視看不到一塊兒打了起來。 像往常一樣, 他們希望你來協調糾紛。
一個好辦法是:教孩子有事相互商量, 這樣他們能自己避免太過火爆的情況出現。 你可以說:“如果你不高興, 可以出去幹點別的。 大家都走開去, 好好冷靜冷靜,
Advertisiment
這樣就都能平靜下來。 ”然後, 你需要解釋一下:“你們必須學會有事相互商量。 如果你提議出去玩, 他又願意, 那不是兩個人都很高興嗎?”
接下來, 教他們一些相互協商的方法, 比如“石頭、剪子、布”, 拋硬幣, 或者這樣:“下次兩人鬧彆扭, 誰先走到一邊去, 誰就算勝了。 ”規定時限也是減少爭吵的好辦法。 可以告訴孩子們:“我規定:你們要是吵架, 最多只能吵5分鐘。 如果5分鐘後還在吵, 那你們都別看, 輪到我看。 ”
不要幫他, 讓他學會自我管理
“媽媽, 你怎麼也得幫我找個理由呀!”女兒在懇求你:“我沒時間寫周記。 但是, 如果我不交一篇上去, 老師就不允許我去參加夏令營活動。 ”
Kelly是個34歲的母親, 女兒8歲。 她告訴我, 她常常掉進女兒給她設的陷阱, 不得不替女兒打圓場。
Advertisiment
“現在, 女兒已經習慣于出了事就等著我替她解圍。 ”你是不是也和她一樣, 一而再再而三地“保釋”孩子?如果是, 試試下面我提供給Kelly的方法。
拒絕為孩子

提出的無理要求寫一個字, 或者打一個電話: “我們得立個規矩—別再找理由。 你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正是因為孩子對自己的生活缺乏組織和管理, 導致了這些問題, 你不該再替他撐腰。 因此, 當他又犯了這個老毛病時, 你可以反問他:“你想想該怎麼辦?”
隨後, 你可以教他設計自己的時間表。 她會舉著日曆查看, 並在相應的日子上標注何時該上交周記, 或者可以用磁貼將一張便簽條貼在冰箱的門上。 他們甚至還能把自己的排程畫成圖像, 以便記憶。
鼓勵孩子自己拿主意
10歲的孩子已經同意了晚上去陪一個朋友,

Advertisiment
但突然又接到當天晚上去參加一個同學的生日宴會邀請, 而那個朋友卻沒有收到邀請。 “媽媽, 我該怎麼辦?”她想讓你給她拿主意呢!
不要為她決定。 相反, 你應該引導她去思考她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可能帶來的後果, 從而幫助她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你可以通過問問題來引導她, 比如:“如果你去參加珍尼的生日會, 你覺得可能會發生什麼呢?”“你覺得, 如果你告訴朋友你要去參加珍尼的生日會, 又會發生什麼呢?”對於一個大孩子, 可以建議她:“列出每一個你作出的選擇可能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次數越多, 將來處理複雜情況的能力就越強。
讓孩子學會承受來自同伴的壓力
12歲的兒子對你說, 他“不得不”買價格不菲的運動鞋,因為“所有男同學都穿這樣的鞋子”。事實上,有時候來自同伴的壓力可能是積極的。但是,我們擔心的是孩子們是否受到同伴不良行為的誤導。而如果他們學會了對事物進行客觀的邏輯分析,那我們就不用擔心他們會因為擔心同伴排斥自己而趨炎附勢,最終受到誤導了。
你可以先拖延一段時間,一個月之後,你可以問他:“你要的和別人一樣的那種昂貴的運動鞋值得買嗎?如果不買會怎麼樣?”孩子或許仍然“嘴硬”地說必須要買,但他可能已經開始思考“值不值得”的問題了。可以為他設立“服裝津貼”。這可以幫助他自己決定自己的資金安排,從而使他學會更實際地去安排自己的服裝支出。
Tips:跟“插手”說拜拜
如果你想培養出一個獨立性很強的孩子,你就需要為他提供獨立做事的條件,改掉自己什麼都插手的毛病。以下句子敬請對照檢查,逐一“閉口”:
保護:“如果你需要什麼,就來找我,我在這兒等你。”
援助:“我會有辦法的,寶貝。”
溺愛:“我會讓那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邀請你參加他的生日會的,放心吧。”
代勞:“你累了,寶貝,去睡會兒吧,我給你做。”
出你必須杜絕這些行為的原因。清楚地告訴自己,這些行為將無法開發出孩子的獨立品格。

他“不得不”買價格不菲的運動鞋,因為“所有男同學都穿這樣的鞋子”。事實上,有時候來自同伴的壓力可能是積極的。但是,我們擔心的是孩子們是否受到同伴不良行為的誤導。而如果他們學會了對事物進行客觀的邏輯分析,那我們就不用擔心他們會因為擔心同伴排斥自己而趨炎附勢,最終受到誤導了。
你可以先拖延一段時間,一個月之後,你可以問他:“你要的和別人一樣的那種昂貴的運動鞋值得買嗎?如果不買會怎麼樣?”孩子或許仍然“嘴硬”地說必須要買,但他可能已經開始思考“值不值得”的問題了。可以為他設立“服裝津貼”。這可以幫助他自己決定自己的資金安排,從而使他學會更實際地去安排自己的服裝支出。
Tips:跟“插手”說拜拜
如果你想培養出一個獨立性很強的孩子,你就需要為他提供獨立做事的條件,改掉自己什麼都插手的毛病。以下句子敬請對照檢查,逐一“閉口”:
保護:“如果你需要什麼,就來找我,我在這兒等你。”
援助:“我會有辦法的,寶貝。”
溺愛:“我會讓那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邀請你參加他的生日會的,放心吧。”
代勞:“你累了,寶貝,去睡會兒吧,我給你做。”
出你必須杜絕這些行為的原因。清楚地告訴自己,這些行為將無法開發出孩子的獨立品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