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圖)

讓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

義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一書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沒有情愛, 就成了無水之地, 任你方形也罷, 圓形也罷, 總逃不了一個空虛。 ”在愛的氛圍中感動幼兒, 在愛的陶冶下感化幼兒, 在愛的彌漫下感染幼兒, 使他們能夠在這種有情有愛的教育中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他人, 也許這就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吧!其實, 培養幼兒的感恩之心對於幼兒的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價值, 感恩教育在幼兒家庭教育中也佔有獨特的地位。

感恩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Advertisiment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 人生最初幾年是在家庭中度過的, “人之初”教育起始于家長。 而家庭教育作為一種啟蒙教育、根基教育, 在幼兒的整個生命歷程中也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培養幼兒健康情緒情感的感恩教育, 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 從幼年時期開始教育是不那麼困難的, 但以後矯正缺點的再教育就困難得多, 因此, 家庭教育把好第一關, 打好教育的基礎是十分重要的。 與此同時, 父母作為幼兒最親密、最信任的人, 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 因此, 家庭成為幼兒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

Advertisiment
俗語雲:“教婦初來, 教子嬰孩”, 在家庭中實施感恩教育可以借助幼兒可塑性強的特點, 用父母的行為來感化幼兒, 從點滴的小事中感染幼兒, 逐步根據幼兒自身道德發展特點培養幼兒的感恩之心。 再者, 兒童道德的發展與兒童早期跟父母感情的聯結有密切的關係。 感恩作為一種道德品質, 必將受到子女與父母依戀關係的影響, 這種影響是其他任何關係都無法取代的。 良好的依戀關係有助於幼兒道德品質的發展, 而父母與幼兒的這種獨特的關係, 對於其感恩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氛圍和保障, 為家庭實施感恩教育提供了條件。

家庭是實施感恩教育的重要場所

首先, 把感恩教育滲透於生活中:培養幼兒識恩、知恩之心。

Advertisiment

家庭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場所, 幼兒經歷著、感受著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帶給他們的一切體驗。 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這一契機, 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識恩、知恩, 培養他們的識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 必將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 處於幼兒階段的孩子有一種泛靈主義的特點, 認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覺的, 因此, 家長可以借此採用移情的方法, 讓幼兒學會識別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極行為, 從而引導幼兒做出互助、分享和謙讓等積極行為。 其次, 作為家長, 應盡可能在家中創設感恩的氛圍, 並且為幼兒提供多種實踐機會, 在各種實踐活動中, 有意識的抓住時機, 啟發、誘導幼兒對別人的利他行為進行識別和感受。

Advertisiment
另外, 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講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 使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 逐步培養幼兒的識恩、知恩之心。

其次, 注意父母的表率作用:培養幼兒感恩、施恩意識和行為。

幼兒好動、好模仿、可塑性強, 易接受外界的各種資訊。 因此, 家人的一言一行, 在有意無意中幼兒都會看在眼裡, 慢慢的記到心裡, 並逐漸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 因此, 作為家長, 在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 應秉持“以身作則”的原則, 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懷感恩之心, 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圍一切。 而且還要用自己的愛引導幼兒、感染幼兒。

Advertisiment
當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關愛或幫助家長時, 家長應敏銳體察, 適當感謝和鼓勵幼兒。 家長的這種感恩方式, 不僅言傳身教, 使幼兒切身體會到家長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 也使幼兒體會到了施恩的快樂。 因此, 家長的表率行為, 對引導幼兒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再次, 強調健康的感恩行為:避免感恩教育的異化。

古人曰:“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 自古以來, 知恩報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是家庭社會和諧的根基。 然而, 隨著社會的發展, 有些人卻故意扭曲了對知恩報恩的理解, 破壞了原本和諧的傳統精神。 因此, 家長在對幼兒實施感恩教育的時候, 應注意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定要讓幼兒首先明確感恩的真正內涵, 讓幼兒懂得“何為恩”,“何為健康的知恩報恩”;讓幼兒的感恩成為他們自覺自願的健康行為,而非一種異化的感恩;讓幼兒在家長的感恩教育中,體會愛、懂得愛、分享愛、施於愛,享受一個健康、快樂的家庭生活。家長只有為幼兒提供一份健康的感恩教育,幼兒才能在愛與被愛、尊重與信任中展示生命的靈動和飛揚,從而為幼兒健康成長奠定深遠的基礎。

讓幼兒懂得“何為恩”,“何為健康的知恩報恩”;讓幼兒的感恩成為他們自覺自願的健康行為,而非一種異化的感恩;讓幼兒在家長的感恩教育中,體會愛、懂得愛、分享愛、施於愛,享受一個健康、快樂的家庭生活。家長只有為幼兒提供一份健康的感恩教育,幼兒才能在愛與被愛、尊重與信任中展示生命的靈動和飛揚,從而為幼兒健康成長奠定深遠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