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永遠坐在“第一排”

爭強好勝已成為目前很多孩子非常顯著的一個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徵, 育兒知識告訴大家, 爭強好勝的孩子需要合理引導, 爭強好勝不等於上進心。

爭強好勝不等於上進心
柴契爾夫人是20世紀最傑出的女性之一, 她自小就受到父親嚴格的教育: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 永遠做在別人前面, 而不落後於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車, 也要永遠坐在第一排。
抱著這樣一往無前的決心, 柴契爾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 處處爭上游, 嚴格要求自己。 最終, 她如願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當下, 很多家長混同了進取心和爭強好勝的概念,
Advertisiment
使得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誤區。 爭強好勝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橫向比較的方式, 是指一個人事事處處都希望超過和壓倒別人。
這種情緒會惡性蔓延, 滋生煩躁、嫉妒或自暴自棄等不良心理, 既不利於正確地認識自我, 也不利於良好的人際交往。 而上進心是個體過去與現在之間的一種縱向比較, 是一種不斷要求上進, 立志有所作為的心理狀態。 爭強好勝是把自己與別人比, 上進心則是把自己的現在與自己的過去比, 兩者有本質區別。  
爭強好勝源於社會環境影響
孩子爭強好勝主要與成人不正確的引導有關。 生活中, 成人總是有意無意地要求孩子爭第一, “看誰第一個吃完”、“看誰第一個坐好”、“看誰第一個畫完”……這樣一種暗示,
Advertisiment
慢慢會讓孩子認為只有第一才是成功者。
在涉及到一些對抗性的活動中, 成人過於在意結果, 孩子贏了就眉開眼笑, 表揚獎勵, 輸了就冷若冰霜, 甚至指責孩子, 這樣做的結果是, 進一步讓孩子堅信只有得了第一, 才會獲得表揚和肯定, 從而強化了孩子的爭強好勝心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