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減壓,家長先要減壓

“學校適應困難”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不比成人少。 ” 王衛平說。 這個學期正值新學年開始, 一些“學校適應困難”的學生, 就趁著假期來求醫。

“學校適應困難”, 大多出現在孩子剛到一個新學校的情況下, 比如剛上小學、小學升初中、高中住校、上大學等。 面對新環境、陌生的人群, 有的人會不適應新的教學模式, 有的難以建立新的同伴關係, 有的不適應生活習慣, 甚至連洗衣服、搭車、ATM取款等都會成為煩惱的內容, 進而產生逃避心理。 有的小孩子一上學就頭痛、肚子痛, 回到家卻什麼事都沒有。 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Advertisiment

王衛平說, 有些成績很好的學生也會因為焦慮而長期失眠, 或者出現強迫症等。 比如有的父母要求很高, 做卷子一道也不准錯, 孩子長期精神緊張, 有的會出現明知道沒錯, 仍然一遍遍反復檢查, 嚴重的人甚至會發展到洗澡洗上一整天、反復穿脫衣服不停的狀況。

“病恥感”往往誤事

“一到假期, 小病人的數量就增加。 ” 該院四病區主任陳建民說, 許多父母為了不耽誤孩子學習, 發現問題往往先拖著, 到寒暑假再解決。

陳建民說, 許多家長都有很強烈的“病恥感”, 發現孩子行為異常後, 往往自己先想辦法, 再找老師或親友, 實在不行去普通醫院看心理門診, 假如要到精神病院, 一般會去外地, 只有需要持續治療的才回本地。

Advertisiment
“看病的時候, 家長還會先躲起來, 確定沒有其他人後, 再偷偷溜進診室, 一進來就把門關上。 ”

這種“病恥感”, 使孩子接觸到專業的心理醫生的時間, 往往要遲上幾個月甚至幾年。 有些本來通過心理疏導能解決問題的, 最後不得不用藥。 陳建民說, 是否心理問題有3個判斷標準, 缺一不可:一是嚴重程度, 二是持續時間, 三是對社會功能有無影響。 比如, 孩子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而不肯上學, 是情緒問題;但假如在換了班級或學校後還堅持不肯上學, 那就是心理問題了。

讓孩子減壓, 家長先要減壓

今年的精神衛生宣傳口號―――“讚揚鼓勵, 快樂成長”。

“現在我們老說減負, 其實最應該做的是心理減負。 而且孩子要減壓,

Advertisiment
家長要先做到自我減壓。 ” 王衛平說, 在家庭這一最基本的社會單位中, 親子交流與青少年心理健康關係密切, 父母能夠通過觀察和引導,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 有的家長嘴上說沒給孩子壓力, 但其實看到“100分”就滿臉是笑, 孩子考得不好就板著臉, 兒童辨別能力是很強的, 你只是嘴上說“沒關係”, 他看得出來。 要讓孩子減壓, 家長得先做到寵辱不驚。

王衛平說, 假如孩子出現一些行為問題, 家長也不要大驚小怪, 許多是發育中的問題, 很正常。 即使孩子真的出現了心理問題, 家長也千萬不要把它當重病, 早識別, 早干預, 孩子就能調整回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