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獲得更多快樂和幸福

孩子所面臨的世界是紛繁複雜的, 這就對孩子是否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先看一些常見的父母培育孩子行為:

孩子:媽媽, 我想要那個玩具。

媽媽:這種類似的玩具已經很多了, 不買可以嗎?

孩子:我就要(孩子開始哭鬧)。

媽媽:一帶你出來, 你就這樣, 下次媽媽不帶你出來了……

孩子:爸爸, 我想去遊樂場。

爸爸:可是現在天已經黑了, 明天去好嗎?

孩子:不(孩子開始哭鬧)……

孩子:媽媽, 給我讀者本書好嗎?

媽媽:好的, 孩子, 我跟這個阿姨說話, 一會兒我就陪你看這本書好嗎?

孩子:不好,

Advertisiment
現在讀。

媽媽:你沒有看見我再跟客人說話嗎?……

這些看上去父母每天都有可能遇到的小問題, 其實都是對孩子進行自控、自抑能力最初培育的良好機會, 但是父母往往把這種機會簡單的忽略掉了。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案例, 幫助父母分析一下, 如何幫助孩子通過邏輯思維分析能力, 形成自控、自抑能力, 希望父母們能夠舉一反三, 從中領悟。

餐盤裡剩下了2塊餅乾, 阿寶(4歲, 男孩子)跑進來吃了一塊, 然後對媽媽說:“媽媽, 這塊餅乾幫我保存著, 好嗎?”

 媽媽說:“好的。 ”

一段時間過後, 媽媽在和朋友電話聊天的過程中, 無意識之間把餐盤裡僅剩下的那塊餅乾吃了, 而且隨手洗乾淨餐盤, 把餐盤放在了櫥櫃裡。 這個過程都是在媽媽不經意中完成的。

Advertisiment

不久, 阿寶跑近來找餅乾, 沒有找到, 問媽媽:“媽媽, 我的餅乾呢?”媽媽回答:“哦, 對不起, 我吃了, 沒有征得你的同意。 ”阿寶大哭……

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父母通常處理的方式:是自己錯了, 要給孩子認錯。 對呀, 餅乾是孩子存放到這裡的, 不應該吃, 是媽媽做的不對。 面對大人自己的錯誤, 大人一定要勇於承認錯誤,為孩子做出“敢於承認錯誤的榜樣”。 於是, 你可以這麼做——

阿寶進來找餅乾, 沒有找到, 問媽媽:“媽媽, 我的餅乾呢?”媽媽回答“哦, 對不起, 媽媽餓了, 所以把你的餅乾吃了。 我向你道歉。 ”

阿寶大哭:“餅乾是我的, 還給我。 ”

媽媽:“嗯, 媽媽是因為肚子餓才吃掉餅乾的。 媽媽餓壞了就有可能生病去醫院。 我要是生病了怎麼辦?”

阿寶:“我給你叫醫生。

Advertisiment

媽媽:“嗯, 那你知道電話號碼嗎?”

阿寶:“知道, 120”

媽媽:“嗯, 那你能告訴醫生來我家的路怎麼走嗎?你知道我們家的地址嗎?你有錢嗎?生病是需要錢的。 你知道怎麼掛號嗎?你知道買藥嗎?你知道……, 要知道, 帶媽媽看病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呢?你知道怎麼做嗎?”

阿寶看著媽媽, 半天才說:“不知道。 ”

媽媽:你希望媽媽生病嗎?

阿寶:不希望。

媽媽:“那媽媽可以吃你的餅乾嗎?”

阿寶:“可以。 這樣媽媽就不會生病了。 媽媽, 如果下次你餓了可以吃我的餅乾。 不, 我會留一些給你的, 我不想讓你生病!”

媽媽:“好的, 下次媽媽肚子餓的時候, 會問你要餅乾。 ”

阿寶:“恩。 我一定會留給一些的。 ”

在這個案例實施的過程中, 孩子明顯擁有要比我們想像的更主動的分析能力。

Advertisiment
通過父母對孩子邏輯思維的梳理, 孩子更容易發現理解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 從而形成自己的分析, 為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的搭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 父母可以感受到, 載體培育利用這個事件進行了自然的延伸, 而沒有過多的糾纏於‘事件’本身的處理。 載體培育認為,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其目的性邏輯思維還沒有建立, 此階段對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是未來所需要的大量資訊的儲備, 因此建議父母很好的利用這個資訊採集點(孩子特別關注點), 在孩子處於主動的時候一次性輸入對其成長非常重要的生活經驗類資訊。 如此處理類似事件, 孩子會不斷將大量的生活經驗類資訊和社會經驗類資訊進行主動有效連結,

Advertisiment
這是孩子在未來的生存環境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幸福的基石。

這件事情之後:

老師:阿寶怎麼午點要剩下一些?

阿寶:給我媽媽留一點, 我害怕她餓了, 有可能會生病的。

老師:阿寶真懂事!

阿寶也非常自豪!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生存資訊環境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那麼就應該從現在開始, 對其進行合理有序地“自控、自抑能力”的習慣性外在表現的培育。 這是需要一個相對長的時間才能夠完成的艱巨的培育任務。

載體培育認為

“邏輯思維自控、自抑”是在“目的性邏輯思維”編織完成的基礎上, 在排除其它諸多因素的干擾下, 依然為實現邏輯思維目的而進行合理、正確的並最終實現該目的的能力。

這種能力在社會生存資訊環境中所呈現出來的外在表現方式有強與弱之分。較強的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就是在具有良好的“複合邏輯思維分析能力”的基礎上,對已經編織完成的“目的性邏輯思維”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後,能夠正確、合理的通過外在表現進行表現的過程。

這種能力在社會生存資訊環境中所呈現出來的外在表現方式有強與弱之分。較強的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就是在具有良好的“複合邏輯思維分析能力”的基礎上,對已經編織完成的“目的性邏輯思維”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後,能夠正確、合理的通過外在表現進行表現的過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