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的家庭生活遊戲化

家庭中的遊戲有別於幼稚園那些教育目的明確的遊戲, 應該將遊戲和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緊密結合, 把遊戲活動的要素滲入其他活動, 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遊戲性☆禁☆體☆禁☆驗, 使生活遊戲化。 清晨, 孩子睜開惺松的睡眼, 不妨和孩子一起幫衣服上的扣子找家, 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和眼手協調能力。 今天我們一起來收拾寶寶的房間, 寶寶的玩具應該怎麼排隊啊?寶寶自己決定吧。 這就自然而然地發展了孩子的分類能力。 當然, 除此以外, 還應該保證幼兒在家庭內的自由遊戲活動時間。
各個年齡段的兒童都具有不同的發展重點,

Advertisiment
父母應該根據兒童的發展水準進行適宜的遊戲, 而不能老是停留在“哄孩子”的水準。
從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來看
兒童的思維逐漸由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 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整體而言, 他們的思維過程主要依賴於他們具體感知到的資訊, 想像極為豐富。 父母可以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在遊戲中促進孩子思維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比如晚上睡覺前的活動, 對於小的孩子, 可以讓他們在手裡抱一個娃娃, 講“從前有個小孩......”的故事, 父母給予適當提示和啟發。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 想像力已經較為豐富, 表像成為思維的主要工具, 發展起物代物、人代人、假想情景代替真實事件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因此父母可以用枕頭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娃娃, 讓孩子講故事:醫生怎麼給生病的寶寶治病?媽媽怎麼給肚子餓的寶寶做飯。 5~6歲的孩子, 單純的象徵性☆禁☆遊☆禁☆戲對他們來說似乎已經缺乏吸引力, 他們的遊戲水準逐漸向規則遊戲發展。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下棋或者進行“看誰起床快”等比賽, 這些遊戲都有相應的規則存在, 孩子只有遵守規則才能使遊戲順利進行, 反之, 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培養孩子恪守遊戲規則和完成任務的協同目標, 以及合作的群體性, 進而更好地利用遊戲促進幼兒的社會化。
從兒童獨立性發展的特點來看

學前兒童的獨立性逐漸增強, 自我意識的發展極為迅速。 這在他們的遊戲活動中表現為,

Advertisiment
他們逐漸更具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遊戲內容不斷豐富、遊戲的種類也逐漸增多。
具體而言, 小兒童較沒有想法, 自己玩的能力比較差, 父母應該以主角的身份引導孩子的遊戲, 比如講故事時要給予充分的線索提示。 大一點的兒童, 應該給予充分的自主選擇遊戲的權力和機會。 父母應該觀察瞭解孩子的遊戲, 並用適時適宜的提問建議、適時適當的材料提供、適時適度的角色參與積極地影響幼兒遊戲的開展。 對於大兒童, 應強調讓他們自己玩, 必要時父母也可參與遊戲, 但應該以配角的身份引導孩子遊戲, 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在這個時期, 父母也可聽從孩子的安排參與遊戲,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的組織和領導能力;督促孩子遵守遊戲規則, 以培養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從兒童家庭遊戲的功能來看

流應該成為遊戲的最重要目的, 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獲得良好情感體驗是其成長、發展的基礎。 比如早上起床時的肌膚接觸, 收拾屋子時言語的交流, 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親情、家庭的溫暖, 發展起對成人的安全依戀, 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 並且兒童也只有在滿足了基本的情感需要之後, 才能更勇敢地去探索環境, 學會更多的知識, 掌握更多的本領, 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