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的兒子琛琛5歲了。 老師說他上課時注意力總是不集中, 喜歡東張西望;在家時我也發現, 給他講個故事, 他卻總是鑽來鑽去, 往往是聽了一半就不見了蹤影。 為什麼琛琛的專注力這麼差?怎樣才能讓他做事情專心點?
想要弄清楚一個孩子的專注力為何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從本質上瞭解專注力來自哪裡, 這樣可能會對父母們更有益處。
一個5歲的孩子專注力差, 原因可能出自以下兩點:第一, 他缺少在自由選擇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機會;第二, 他成長的環境裡充滿了干擾因素。 這一次, 我們僅就第一點來闡述。
Advertisiment
“為孩子提供環境, 保證環境的自由和不受打擾。 ”
一個孩子, 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 就帶著強烈的生命衝動: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軌跡成長和發展。 這種衝動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是強烈的、首要的, 無需由外人來催促。 這種衝動使孩子具有高度的專注力:他要尋找和吸收所有能使他成長的營養, 讓自己獨特的自我逐漸形成和豐滿起來。
孩子的自我成長的過程很緩慢, 要用十幾年來完成。 在整個過程中, 孩子最清楚什麼對他的發展是有用的, 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給予他充分的自由。 當我們把自由給予孩子時, 通過觀察, 我們才能發現他的興趣在哪裡。
我們要把“興趣”這個概念提取出來, 使父母能夠注意到,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常常能專注地做一件事, 這種專注力就會逐漸變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質。 要做到這一點, 除了“自由”, 還能依靠什麼呢?
我們成人在這個過程中要做些什麼呢?為孩子提供環境, 保證環境的自由和不受打擾。
“基本的物質需求、愛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如果常常受到威脅, 注意力就會大打折扣。 ”
另外, 孩子自我的成長和他的基本需求總是交融在一起的。
Advertisiment
生命是一個有機體, 無論他內在的精神胚胎是何等的強大, 他也需要活下去, 也需要滿足自己的吃、住、行。 對於孩子來說, 這一點可能更為明顯。 例如, “吃”對成人來說, 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和享受。 但對孩子來說, 吃不僅僅是為了存活、建構安全感, 也蘊涵著他的生命最本質的需求, 那就是建構自我、發展認知。 孩子不僅通過吃感知人間百味, 形成和演練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也通過吃, 瞭解環境、瞭解自己:這個世界美妙嗎?豐富嗎?我從中能得到豐富的滿足嗎?他吃得是否豐富、是否充足、是否享受,
Advertisiment
另一個需要是孩子對愛的需求。 孩子對愛的需求是基本的需求, 如果沒有這一點作保證, 孩子就會處於驚恐之中。 我們在幼稚園裡常常能看到大群的到處尋求愛的孩子。 這種焦慮中的孩子又如何將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長上呢? 文/孫瑞雪
孩子對尊重的需求也是基本的需求。 尊重使孩子的自我成長的過程加進了一個最重要的內涵:自我價值感。 這一點在很大意義上決定了人的尊嚴。 所以, 當孩子接收到的資訊是自己不被尊重, 這種情況持續下去,
Advertisiment
上面這幾個需求如果常常受到威脅, 因自我成長的潛在動機而派生出來的注意力就會大打折扣。 一個孩子就可能在這一過程中被其他任何一個雜亂無章的東西所吸引, 注意力的發展就容易偏離自然發展的軌跡。
“任何禁止兒童活動的行為, 都將損害兒童智慧的發展——而專注力只不過是被損害的能力的副產品。 ”
瞭解了以上基本需求之後, 我們還需要知道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 這也是發展兒童注意力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 他對世界的認識只能透過他的感官來感知:觸覺——用手、身體去接觸他能夠觸到的任何東西;視覺——用他的眼睛去捕捉他需要的東西的形象;聽覺——用耳朵傾聽世界上任何對他的發展有用的聲音;嗅覺——用鼻子去探索這個世界所有的味道;味覺——不僅僅用口來認識味道, 也用口來認識他能夠接觸到的物質世界。
這就是蒙台梭利所說的“活動是兒童人格的一部分”。兒童必須使用他的感覺,透過活動來發展自己。任何禁止兒童活動的行為,都將損害兒童智慧的發展——而專注力只不過是被損害的能力的副產品。
我們知道導致5歲的琛琛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可能缺少在自由選擇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機會。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專注的品質,但往往會不自覺地成為他成長中的干擾者。如何做才不會干擾孩子專注力的形成?怎樣做才是遵循科學的兒童成長法則?這一次,孫老師將進一步予以解答。
在火車上,一個兩歲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將手中的飲料瓶砸向地下,媽媽揀起給他,他又砸,一直持續了半個小時。周圍的成人都感覺心煩和焦慮,媽媽也準備斥責他了。這時,中鋪上的一個10歲的男孩,伸出頭對孩子的媽媽說:“阿姨,他想學猴子,像砸堅果一樣把瓶蓋砸開。”媽媽揀起瓶子問小孩子:“你是想把瓶蓋打開嗎?”小男孩認真地點點頭。所有的大人都感到釋然,釋然中又帶有驚奇。可能,相對於30歲的成人,10歲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這個兩歲小孩子的世界。
這個兩歲的小孩子,如果沒有大孩子的提醒,可能會繼續砸下去,直到他認為這個方法不能幫他打開瓶蓋時,才會想到換另外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眼睛不會去觀察瓶子之外的世界,不會想到他是否打擾了別人,他全部的精力和熱情都在高度地專注於如何才能打開瓶蓋。但是如果沒有大男孩詮釋他的這個行為,專注的小孩子極有可能會遭到責備。因為大家越來越感覺到這個孩子在胡鬧,越來越想禁止和斥責他。
這樣的例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成長是最高的法則,沒有什麼東西能勝過孩子自我成長的衝動,這一衝動會使他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其中。正如我們在上一期所闡述的那樣,在自由和不受打擾的前提下,專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質。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他成長的環境裡總是充滿了干擾因素。如何在可能的情況下不延怠孩子的成長呢?我經常給家長以下這些建議:
建議1.預備一個不受干擾的房間。
如果您的家庭條件容許的話,請一定要為孩子預備一個房間,房間的色調要統一、和諧。這個房間裡有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玩具架,高低正好能適合孩子自行取用(尺寸大約為:高0.8米,長1.1米),以白色或米色為基調。
玩具都需要分類、敞開地擺放在玩具架上,孩子可以獨立選擇。房間裡還需同時備有給孩子畫畫的小桌子和凳子。這樣,當孩子選擇自己的活動時,大人與孩子不會相互打擾。
另外,成長中的孩子更喜歡席地而坐,所以地面最好鋪有地毯或地板,或者放一個薄的床墊。這樣,媽媽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有了休息的地方。如果條件容許的話,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台電視和DVD,這樣就可以確保孩子不受成人所觀看的電視節目傳達出的資訊的影響,能保證為孩子提供高品質的內容。
這個房間是屬於孩子的空間,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在這兒自由地玩,即使房間亂一些也沒有關係。家裡來客人,或者過多的家庭成員的語言以及生活中的各種行為的重疊都不會影響到另一個獨立空間的孩子。這實際上是在父母無意識時不破壞兒童成長的最好保證。
這樣的一個獨立空間還可以確保父母在情緒煩亂的時候,能夠獨自處理情緒,而不至於影響到孩子——您可以選擇離開這個空間躲到自己的臥室或客廳裡。這個空間保護了您,也保護了孩子。
實際上,除了上述這些好處外,不受打擾的空間保護了孩子的專注力,也等於同時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發展獨立思考能力的機會。
建議2.帶孩子去一些不需要遵守很多具體規則的場所。
如果必須去一些需要遵守很多規則的場所,您要事先告訴孩子,並且為孩子預備必須保持安靜時可以玩耍的玩具或物品。讓一個孩子陪伴著大人,什麼也不做,只是等待,那會讓孩子發瘋,最後也會讓大人發瘋。
建議3.建立規則,然後放手。
怎樣保證父母不去打擾孩子呢?在遵守基本規則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自由地探索。
這裡有3個規則可以保護孩子的自由:第一,不可以傷害自己;第二,不可以傷害環境;第三,不可以傷害他人。
只要孩子沒有違背這3個基本規則,就不要去打擾他。對於3歲前的孩子尤其要堅定地這樣做,3歲以後,您可以告訴他這樣做的理由。
例如,孩子喜歡爬高,如果這個高度危害到他的安全,就把他抱到一個不危害他安全的地方讓他繼續玩耍,而沒有必要譴責他。
再比如,瓜瓜的媽媽看到孩子在教室的木地板上來回跑動,發出很大的響聲,影響了旁邊午休的孩子。她並沒有禁止瓜瓜,只是跑過去脫掉了瓜瓜的鞋,讓瓜瓜光腳在地板上跑,響聲沒有了。
現在我們看看父母該如何來把握下面這個問題:4歲的孩子和媽媽一起用餐,媽媽在桌上放了一個透明的開口塑膠瓶,瓶裡放著漂亮的雨花石做裝飾。男孩伸出手就要去抓石頭玩。這時媽媽該怎麼面對他呢?
同樣,媽媽可以問自己:他傷害自己了嗎?沒有。他傷害他人了嗎?沒有。他傷害環境了嗎?沒有。答案已經出來了,他可以去玩這個石頭,我們不應該在旁邊斥責或者禁止他。
在任何情況下,在任何時間裡,只要孩子醒著,他是不可能停止活動的,只可能用一種活動代替另一種活動。活動是兒童心智成長的通道。活動是兒童成長的法則,人不應該也不能夠跟自然法則來鬥爭。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 文/孫瑞雪
也用口來認識他能夠接觸到的物質世界。這就是蒙台梭利所說的“活動是兒童人格的一部分”。兒童必須使用他的感覺,透過活動來發展自己。任何禁止兒童活動的行為,都將損害兒童智慧的發展——而專注力只不過是被損害的能力的副產品。
我們知道導致5歲的琛琛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可能缺少在自由選擇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機會。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專注的品質,但往往會不自覺地成為他成長中的干擾者。如何做才不會干擾孩子專注力的形成?怎樣做才是遵循科學的兒童成長法則?這一次,孫老師將進一步予以解答。
在火車上,一個兩歲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將手中的飲料瓶砸向地下,媽媽揀起給他,他又砸,一直持續了半個小時。周圍的成人都感覺心煩和焦慮,媽媽也準備斥責他了。這時,中鋪上的一個10歲的男孩,伸出頭對孩子的媽媽說:“阿姨,他想學猴子,像砸堅果一樣把瓶蓋砸開。”媽媽揀起瓶子問小孩子:“你是想把瓶蓋打開嗎?”小男孩認真地點點頭。所有的大人都感到釋然,釋然中又帶有驚奇。可能,相對於30歲的成人,10歲的大孩子更容易接近這個兩歲小孩子的世界。
這個兩歲的小孩子,如果沒有大孩子的提醒,可能會繼續砸下去,直到他認為這個方法不能幫他打開瓶蓋時,才會想到換另外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眼睛不會去觀察瓶子之外的世界,不會想到他是否打擾了別人,他全部的精力和熱情都在高度地專注於如何才能打開瓶蓋。但是如果沒有大男孩詮釋他的這個行為,專注的小孩子極有可能會遭到責備。因為大家越來越感覺到這個孩子在胡鬧,越來越想禁止和斥責他。
這樣的例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很容易看到的。成長是最高的法則,沒有什麼東西能勝過孩子自我成長的衝動,這一衝動會使他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其中。正如我們在上一期所闡述的那樣,在自由和不受打擾的前提下,專注力原本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品質。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他成長的環境裡總是充滿了干擾因素。如何在可能的情況下不延怠孩子的成長呢?我經常給家長以下這些建議:
建議1.預備一個不受干擾的房間。
如果您的家庭條件容許的話,請一定要為孩子預備一個房間,房間的色調要統一、和諧。這個房間裡有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玩具架,高低正好能適合孩子自行取用(尺寸大約為:高0.8米,長1.1米),以白色或米色為基調。
玩具都需要分類、敞開地擺放在玩具架上,孩子可以獨立選擇。房間裡還需同時備有給孩子畫畫的小桌子和凳子。這樣,當孩子選擇自己的活動時,大人與孩子不會相互打擾。
另外,成長中的孩子更喜歡席地而坐,所以地面最好鋪有地毯或地板,或者放一個薄的床墊。這樣,媽媽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有了休息的地方。如果條件容許的話,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台電視和DVD,這樣就可以確保孩子不受成人所觀看的電視節目傳達出的資訊的影響,能保證為孩子提供高品質的內容。
這個房間是屬於孩子的空間,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在這兒自由地玩,即使房間亂一些也沒有關係。家裡來客人,或者過多的家庭成員的語言以及生活中的各種行為的重疊都不會影響到另一個獨立空間的孩子。這實際上是在父母無意識時不破壞兒童成長的最好保證。
這樣的一個獨立空間還可以確保父母在情緒煩亂的時候,能夠獨自處理情緒,而不至於影響到孩子——您可以選擇離開這個空間躲到自己的臥室或客廳裡。這個空間保護了您,也保護了孩子。
實際上,除了上述這些好處外,不受打擾的空間保護了孩子的專注力,也等於同時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發展獨立思考能力的機會。
建議2.帶孩子去一些不需要遵守很多具體規則的場所。
如果必須去一些需要遵守很多規則的場所,您要事先告訴孩子,並且為孩子預備必須保持安靜時可以玩耍的玩具或物品。讓一個孩子陪伴著大人,什麼也不做,只是等待,那會讓孩子發瘋,最後也會讓大人發瘋。
建議3.建立規則,然後放手。
怎樣保證父母不去打擾孩子呢?在遵守基本規則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自由地探索。
這裡有3個規則可以保護孩子的自由:第一,不可以傷害自己;第二,不可以傷害環境;第三,不可以傷害他人。
只要孩子沒有違背這3個基本規則,就不要去打擾他。對於3歲前的孩子尤其要堅定地這樣做,3歲以後,您可以告訴他這樣做的理由。
例如,孩子喜歡爬高,如果這個高度危害到他的安全,就把他抱到一個不危害他安全的地方讓他繼續玩耍,而沒有必要譴責他。
再比如,瓜瓜的媽媽看到孩子在教室的木地板上來回跑動,發出很大的響聲,影響了旁邊午休的孩子。她並沒有禁止瓜瓜,只是跑過去脫掉了瓜瓜的鞋,讓瓜瓜光腳在地板上跑,響聲沒有了。
現在我們看看父母該如何來把握下面這個問題:4歲的孩子和媽媽一起用餐,媽媽在桌上放了一個透明的開口塑膠瓶,瓶裡放著漂亮的雨花石做裝飾。男孩伸出手就要去抓石頭玩。這時媽媽該怎麼面對他呢?
同樣,媽媽可以問自己:他傷害自己了嗎?沒有。他傷害他人了嗎?沒有。他傷害環境了嗎?沒有。答案已經出來了,他可以去玩這個石頭,我們不應該在旁邊斥責或者禁止他。
在任何情況下,在任何時間裡,只要孩子醒著,他是不可能停止活動的,只可能用一種活動代替另一種活動。活動是兒童心智成長的通道。活動是兒童成長的法則,人不應該也不能夠跟自然法則來鬥爭。這就是我想要表達的。 文/孫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