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與書為伴

父母是孩子們的導師, 在他們走歪路的時候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向。 無論是對於父母, 還是孩子, 書無疑是最好的老師。

讀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理解其內容, 更重要的是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為我所用。 我認為人不能僅滿足於學會知識, 而應該用所學的知識審視自己, 反躬自問, 從而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所以, 我總是盡力讓孩子從小就與書為伴。

首先, 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兩個孩子出生後, 我還是個學生, 理應廣泛閱讀大量書籍。 學業結束後, 我關注更多的是主婦家庭、環境問題、農業現實、團體運動,

Advertisiment
所以一直書不離手。 孩子們也會翻閱一些書籍, 但有時候書對於他們更像玩具, 堆成城堡或小塔。 書讓我受益匪淺, 我也想讓孩子們知道書中的秘密。 所以除了家中的書, 為了讓孩子看到其他的, 我經常抱著或背著年幼的他們去書店, 等他們稍微大一些的時候, 就牽著他們的小手一個星期光顧一次。 有時只是隨意流覽, 有時遇到喜歡的就買下。 或許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現在孩子們獨自去海外旅行也會去書店轉轉。

第二, 讓孩子體會讀書的樂趣。 我曾告訴孩子們, 書中的世界豐富多彩, 有有趣的故事, 悲傷的故事, 冒險趣談, 還有多種多樣的資訊。 孩子們興趣廣泛, 他們特別喜歡《我們的身體怎麼了》、《冒險圖鑒》、《手工圖鑒》,

Advertisiment
不但從中學到了知識, 還可以親手製作小玩意兒, 他們覺得其樂無窮。 孩子們切實體會到, 讀書豐富了自己, 自信感倍增, 不再畏首畏尾。 在去荷蘭之前, 書也對他們有所幫助。 兩個孩子一個9歲, 一個7歲, 為了迎接爸爸的安息年①假期(屬猶太教)要在荷蘭住一年。 那時有多種關於荷蘭的書, 特別是《遙遠的國度, 臨近的國度》, 讀了之後, 荷蘭所有的孩子在他們眼中都變成了天使, 因此他們也想要去荷蘭生活。 另外, 書中介紹了一本笑話集錦《吳先生的故事》, 他們甚至因為想買這本書而去荷蘭。

洪元6歲的時候在涼臺上養了一隻白腰文鳥, 他把《養鳥有道》看了一遍又一遍, 結果那只鳥非常健康, 繁殖了四代。 孩子們漸漸明白了書是知識的寶庫,

Advertisiment
當他們查找資訊的時候, 就會把可能涉及的書籍全部翻出來閱讀。 即使旅行的時候也不忘隨身帶上一本書, 書成了他們在漫長的徒步旅行中堅持下去的力量。

第三, 讓孩子接觸豐富的書籍, 在書的海洋中暢遊。 從封面、內容到形式, 不加局限, 讓孩子們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 我選擇的書品種五花八門:手掌大的小書、圖紙一般的大書、折疊書、工具書, 打開書櫥, 我會挑一兩本又長又寬的來讀。 另外, 還有不少漫畫書。 在地球的另一邊生活著我們的同類, 《各國志》講解了他們的歷史和文化;《鄧達和可哥漢字訪談錄》, 深入淺出、通俗幽默地解釋了漢字的道理和原理;《數學博士》則興趣盎然地將數學原理娓娓道來;另外還有類似故事書的《漫談韓國史》等書。

Advertisiment

我也建議孩子多讀一些韓國和世界童話, 但有幾本我不提倡孩子閱讀。 例如《白雪公主》、《小豆姑娘》①, 裡面的內容充斥著太多的怨恨和殘忍, 不適宜兒童閱讀。

第四, 將書本與現實世界聯繫起來,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們在路上看到一隻蝸牛, 就給他們提供一本講解蝸牛的書, 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地瞭解生物。 圖畫書《經典賞析》展現了世界十八大著名建築物的內部結構, 這本書培養了孩子們的興趣, 讓他們懂得如何通過表像來看實質。 其實乘坐飛機時, 如果高度穩定飛機平穩, 可以向乘務員請求帶孩子參觀一下大型客機的二層和駕駛室, 然後再通過書本進一步向孩子們解釋。

Advertisiment
乘坐火車時也是如此, 提前到火車上請求工作人員允許我帶著孩子看看工作室。 這一過程會讓孩子從平面的書本走向立體的現實實物。 久而久之, 孩子們看到其他建築物或者複雜的事物, 都會推理其內部的大致結構, 同時發揮想像力來設計裡面的構造。

第五, 要讓孩子們明白, 書只有讀進去才是屬於自己的, 而且要學以致用。 還要讓他們懂得, 書籍是用來充實大腦的, 不是用來擺放的裝飾品。 我經常把讀過的書和鄰居們相互交換, 有時大家分享, 有時別人當做禮物送給我, 而且家裡還有不少路上被扔掉的舊書。 《浩瀚的大海》和《我的弟弟》是泰晶最喜歡的兩本書, 以前送給了親友的孩子, 十年過去了,它們成了紀念品又回到了我們家。

最後,要讓孩子明確讀書的目的。“認識自我存在的寶貴價值,同時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價值,努力生活,用愛心和行動來奉獻世界。”這是我們應該時時告誡子女的。

十年過去了,它們成了紀念品又回到了我們家。

最後,要讓孩子明確讀書的目的。“認識自我存在的寶貴價值,同時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價值,努力生活,用愛心和行動來奉獻世界。”這是我們應該時時告誡子女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