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孩子與閱讀親密接觸

書裡, 有生動的圖畫、動人的文字, 猶如跳動的色彩, 處處牽動著孩子們的心。 給孩子講故事可以在智力上、感情上、身體上促進他們的發育, 與孩子分享書本和故事時的那種親密感會加強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不過有的父母抱怨:“我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開始閱讀是最佳時機?也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喜歡讀書?”其實這一切並不是你想像的這麼難, 在孩子面前, 父母是天生的故事大王。 在配合一些小小的技巧, 肯定讓你和孩子的親子共讀時光成為你育兒生活中最美麗的一頁。

孩子的準備條件

Advertisiment

視覺能力
能對圖畫書, 或卡片進行聚焦, 能夠區別字與詞彙, 從左到右能夠進行掃描。
思維能力
即能夠知道字詞與物體或事物的聯繫。
語言能力
會進行簡單的對話, 能夠說清楚一件事, 有一定的詞彙量。

寶寶具備上述能力, 說明具備了最基本的閱讀能力。 那麼下面的任務就是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營造出讀書的氛圍。

每天拔出半小時

父母親每天固定地拔出三十分鐘的時間, 或是安安靜靜地與孩子一起看書, 或是給他講故事, 幫助他進入另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世界, 充分享受在這個世界裡的自由、快樂與安祥, 安撫他一天中的興奮與緊張的情緒。 漸漸地, 他就會每天期待這個時間的到來, 甚至他會提醒你:時間到了,

Advertisiment
我想看書啦!

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有三點:
一是把握時間的分寸, 當孩子不能專注于你講故事時, 你就少講, 乾脆不講, 當孩子全神貫注于書中世界時, 也不要任意打斷;
二是說故事給孩子聽時, 儘量不要找太冒險、太多想像以及驚嚇成分過多的故事;
三是孩子對某個故事百聽不厭, 那就再說一回, 千萬不要怕麻煩。

找出一個放書的空間

家裡最好能有一個放書的空間。 這些書要放到孩子容易看得見, 伸手夠得著的地方, 可以是一個櫃子, 一個紙箱, 也可以在客廳、臥室、廚房、餐廳加以佈置。

放書的空間必須是開放的, 乾淨的, 新鮮的, 讓孩子感到輕鬆自在的, 溫馨舒適的, 所以光線不要太強烈, 要有舒適的靠墊,

Advertisiment
供孩子坐的小板凳和小桌子, 放一些彩色鉛筆、紙張, 讓他把自己從書中得來的靈感畫到紙上, 把想說的話寫到紙上, 周圍擺上孩子喜歡的玩具, 過一段時間可更換一下玩具和桌子上放的桌布, 換幾個靠墊, 以維持孩子的新鮮感。

有了這樣一個角落, 我相信肯定會吸引孩子經常來這裡坐坐, 慢慢地孩子就會決定放哪些書, 書如何擺放, 也會自己選擇晚上想讀的一本書, 書成了他的朋友。

親子共讀的小技巧

一是在講故事前, 預先設計幾個問題讓孩子回答, 孩子就會認真地去聽, 有目的地聽, 激發起他的興趣。
二是講到故事的結尾時, 故意停止, 然後告訴他家裡有這本書, 想知道結果可以自己去找到, 或者啟發孩子自己編故事的結尾,

Advertisiment
然後與原文進行對照。 這種方法可以調動孩子閱讀的積極性, 而且還能幫助孩子養成獲取知識的新思路——知識來源於書中。
三是讓孩子朗讀, 父母親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圖書和連環畫冊,

讓孩子大聲地"朗讀", 孩子的閱讀習慣就會逐漸養成, 閱讀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不論說書、聽書、看書、讀書, 為孩子保留一個可以天天見面、願意經常光顧的小小空間, 讓他盡情地建立與書、與閱讀之間的感情聯繫, 讓他盡情體驗書中的快樂與自由自在, 何樂而不為呢?(玲玲)

採編自:媽媽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