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讓孩子被動學習並非一件好事

成長教育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 而這種關心有時候往往會演變為一種強迫孩子學習的行為, 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孩子被動學習, 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是不符合科學育兒觀的。 那麼怎樣引導孩子學習才是正確的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Advertisiment

一所學校請孩子就學習內容自由提出“特需”, 學校在師資配備等方面可以給予滿足。 令人驚訝的是, 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提不出想法和需求, 其中不少還是成績優秀的孩子。

孩子沒有“特需”, 當然與長期被動學習有關。 很多孩子每天被老師安排學習內容、被家長安排培訓班, 從小習慣了接受學習內容、缺乏自主權和選擇權, 失去了興趣驅動、主動學習的機會。 等有機會自主選擇時, 往往無所適從, 難有主見。 同時, 提不出“特需”, 也與長期的“標準答案”訓練有關。 從小到大, 應試教育貫穿全過程, 多數學科考題訓練的都是填寫或者選擇正確答案。

Advertisiment
這種“套路式”的學習方式缺乏探索餘地, 最終導致很多孩子“沒想法”。

可能有人說, “有想法”只能是少數精英的高標準要求, 對大多數成績平平的中等生來說, “沒想法”屬正常現象。 社會分工不同、孩子志趣各異, 我們不能苛求所有的孩子都能提出獨到的見解。 但事實上, 無論成績好壞, 每個人都應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和定位。 假如孩子成績再優秀, 卻對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沒想法”, 何談自主創新、不懈探索的動力與毅力?

而對更多成績平平的孩子來說, “不敢想”和“沒想法”則容易讓其喪失學習信心。 這些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專長、另有興趣, 但是, 在以分數衡量學業和能力高下的“標準體系”中,

Advertisiment
只能拼命學習以提高分數, 不敢關注其它。 而萬一在分數競爭中落敗, 又缺乏特長和興趣支撐, 很容易導致孩子喪失自信心。

上面的例子充分體現了長期讓孩子被動學習所帶來的惡果, 而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 時代在進步, 思想在進步, 我們的育兒方法同樣也需要得到進步, 特別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應該給孩子怎樣的引導直接關係著孩子一生的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