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不害怕醫院的幾大絕招

* 平時教養:

1.不能以去醫院來恐嚇寶寶

常會聽到照顧者對寶寶說:“再不乖就帶你去找醫生!”或是“再不聽話就帶你去打針哦!“這都是平常照顧者為了要讓寶寶聽話而說出的恐嚇話語, 這樣的說法會無意中灌輸給寶寶“醫院很嚇人”的觀念——“因為醫院很嚇人, 所以我不聽話的話, 媽媽就要帶我去醫院。 ”而等到真的要帶寶寶去醫院的時候, 寶寶自然會抗拒, 因此, 照顧者千萬不能一時口快而說出不當的恐嚇話語, 要使寶寶聽話應該是用別的方式, 而不是隨意的恐嚇。

2.平常就做情境準備

當寶寶1歲左右,

Advertisiment
便可開始和寶寶進行就醫的角色扮演遊戲, 可以準備聽診器、針筒等醫療用品, 再將家中的某個房間佈置成診間的樣子, 和寶寶進行看診的遊戲, 讓寶寶熟悉這個過程, 照顧者也可通過扮演的過程和寶寶說明醫生這個角色的任務;而當寶寶再大一些時, 更可以讓寶寶擔任醫生的角色, 由他來執行看診的過程。 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寶寶瞭解醫生叔叔和護士阿姨其實根本不可怕。 不過, 雖然是扮演遊戲, 不過情境和進行方式應該一切類比真實的醫院診間, 不宜用家家酒的方式進行, 否則, 到了真實的醫療現場, 情境和平常的相差太多, 寶寶一時可能也很難接受。

3.不要過度保護寶寶

在寶寶身體健康、一切狀況良好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其實可以讓寶寶多接觸外面的世界, 而不是將寶寶都關在家裡, 可以讓他瞭解各種場所可能會遇到的人、事、物, 不僅限於對於醫院的認識, 也包含各種場合, 讓寶寶多熟悉外界的環境, 才不會一接觸陌生環境就大力反抗。

* 打針前:

1.不可以哄騙

要準備到醫院打針的時候, 千萬不要跟寶寶說“我們帶寶寶出去玩!“這樣雖然可以順利地把寶寶帶出門, 不過到了醫院, 寶寶立刻會發現這是怎麼一回事, 並且在進入封閉的診間和看到陌生的醫生護士之後, 還得挨一針, 寶寶會立刻將這個經驗歸到不好的經驗裡頭, 對於之後媽媽說的話也會抱持懷疑的態度。

2.講清楚、說明白

如果是半歲以前的寶寶, 可能多半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到醫院的。

Advertisiment
而半歲後的寶寶, 已經開始慢慢能理解大人的話語, 並且有了許多到醫院的經驗, 因此, 照顧者要帶寶寶到醫院前可以先讓寶寶有心理準備, 開始告知要到醫院的事, 然後可能會做哪些事, 要他勇敢, 給寶寶多一點的情境教育及關懷。

* 打針中:

當寶寶出現反抗或哭鬧時, 為了使打針過程順利進行, 醫護人員的壓制動作是必要的, 不過照顧者一定要注意在一旁用言語和肢體接觸安撫寶寶, 給予寶寶安全感和信心。

* 打針後:

在打完針之後, 建議用話語或擁抱直接鼓勵寶寶, 不管他的表現如何, 都要讓他知道, 他接受了打針, 很勇敢, 而且身體一定會變得更健康, 這樣的正向增強也可以讓寶寶下次更有勇氣踏入醫院。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