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什麼都“試一試”

當小嬰兒從整日躺著吃奶、睡覺變成會咿呀學話、到處亂跑的幼兒時, 年輕的父母可以發現自己的孩子“一天一個樣”, 語言開始豐富, 有時甚至驚奇地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能講許多語言。 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想探索個什麼, 什麼事都想自己動手“插一杠子”, 總會說“自己來”。 這都是由小兒的神經心理發育的階段來決定的。 此期的小兒已不再是“看到媽媽喊媽媽”的簡單的認識性記憶, 他們已有回憶性記憶, 對周圍環境開始探索, 充滿好奇心。 但對外界環境的瞭解主要是動覺與視覺的聯繫, 因此表現出喜歡爬高走險,

Advertisiment
躲在門後。 如何正確啟蒙幼兒的好奇心, 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 很早教他們背唐詩、認字, 以為這就是“早教”。 實際上, 這是一種簡單化的“早教”, 而且在這個年齡階段作用不大。 因為2~3歲的孩子還不能理解。 長久的記憶還未發展, 長大後都會遺忘。 有的家長則對孩子的什麼事都想試一試感到不安, 怕他們弄髒手、臉、衣服, 怕他們發生意外, 怕他們打破東西, 總之是不放心、不理解。 這兩種態度都不宜啟發孩子的想名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我們不可小看3歲的寶寶, 3歲以前的寶寶已經歷了許多事情, 這些經歷將會成為他們教育的基礎。 這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

Advertisiment
如求知欲、想像力、毅力、觀察能力等等。 這些對一個人今後成就大小非常重要, 而不在於會背幾首唐詩。 如果父母能利用生活中的經歷積極參加與引導, 可幫助孩子在3歲以前就開始獲得一種對問題的理解力。 例如給孩子洗澡時, 可鼓勵孩子用各種不同容器盛水, 比較裝水的多少來體會容器的大小;也可讓孩子比較小船、鴨子、裝滿了水的瓶子放在水中, 有的可以浮在水面, 有的沉入水底。 從這些“試一試”的遊戲中父母也可更多地瞭解自己孩子的思維。  

我們不能忽視, 更不能抹煞孩子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人類最珍貴的能力之一, 社會的發展、文明的時步就是依靠人類的創造力。 如父母不會啟發孩子的這種能力,

Advertisiment
是使人感到遺憾的“失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