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做個乖孩子其實也不難

在公共場合, 孩子總是會做一些讓人忍無可忍的事——做鬼臉兒, 出怪聲……旁人哄堂大笑, 你卻覺得顏面掃地。 這究竟是為什麼?

星期天, 去朋友家聚會, 媽媽和大家約好都帶上了自己的寶寶。 可誰知, 4歲的小艾在聚會上出盡了洋相, 一會兒到處亂跑, 一會兒又扮成大灰狼, 把阿姨家的小妹妹嚇得哇哇大哭……雖然朋友們只是一笑而過, 還安慰媽媽說:“小孩子嘛, 頑皮一點兒沒關係。 ”可媽媽卻氣得不得了。 其實,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像這一類的惡作劇, 在四五歲的孩子身上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 在幼稚園的中班裡,

Advertisiment
老師剛剛轉過頭, 小淘氣就又吐舌頭又擠眼, 惹得小朋友們哈哈大笑;

* 明知道屁股會挨巴掌, 卻還是要在人前說些“傻瓜”、“笨蛋”之類不怎麼文雅的字眼 ……

為什麼我們四五歲的孩子要說這些不怎麼文明的詞, 或要做這麼多可惡的事情呢? 有沒有想過, 他們這樣做, 也許僅僅是為了想成為我們注意的焦點?我曾在《父母必讀》裡看到過一幅有趣的漫畫, 畫面上, 女孩兒問:“你非要這副打扮嗎?”男孩兒回答:“這樣大人們就理我了。 ”這幅畫很準確地表達了小孩子惡作劇的心理。 雖說孩子小小的心思是可以理解的, 但問題是, 這畢竟有點不那麼合乎禮儀。 怎樣做才能有效地控制這些創作惡作劇的小“藝術家”們呢?

* 別一留神充當了熱心觀眾 雖說四五歲的孩子對在公共場合哪些行為可以做,

Advertisiment
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但是, 為了成為注意的焦點, 他還是會想盡“花招”。 無論事後會受到什麼懲罰, 大人間嘰嘰喳喳的評價聲, 小夥伴咯咯的笑聲, 都會使他得意非凡。 如果你在這時候高聲大氣地批評他, 甚至動起氣來, 他的小心眼會得到更大的滿足。 不管怎麼說, 他的目的達到了, 是不是? 因此, 當孩子出現惡作劇的行為時, 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 這一點, 童童媽就做得很漂亮。 當童童把飯菜攪得亂七八糟, 又在飯桌上故意大聲地打嗝時, 媽媽先告訴大家不用理他, 然後用平靜的語調對童童說:“在飯桌上打嗝是不禮貌的!” 過了一會兒, 看大家都沒什麼反映,
Advertisiment
童童只好乖乖地接著吃起飯來。

* 找些孩子感興趣的事兒 有時候, 孩子出現惡作劇行為, 往往是覺得無聊, 過剩的精力無處發洩。 因此, 如果帶寶寶外出, 或者參加聚會, 不妨帶一些他喜歡的玩具, 或他愛看的童書, 讓他打發時光。 洋洋原本也是一個坐不住的小男孩。 但前些日子, 爸爸媽媽帶他出去旅遊, 叔叔、阿姨們都發現他安靜多了。 原來, 媽媽外出前給他帶了幾本他最喜歡的卡通書, 乘飛機時, 或大人們聊天時, 洋洋就在旁邊看書。 有了感興趣的事, 洋洋再也想不起惡作劇了。

* 給他一個改正的機會 如果孩子的行為具有破壞性或傷害了他人, 家長一定要直截了當地解決問題。 切不要發表長篇大論, 只需要簡單而直接地告訴他,

Advertisiment
為什麼他的行為不被允許。 然後給他一個機會彌補過錯, 或向對方道歉。 如前面所說的小艾, 媽媽就可以對他說:“你向小妹妹說對不起, 要不然阿姨家的電動玩具你就不要玩了。 ”給孩子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 等於及時地教會他什麼是受歡迎的行為。

* 來一段一對一的親子時光 愛惡作劇的孩子, 除了天性比較頑皮以外, 往往得到家長關心較少。 工作忙, 常常成為許多家長不陪孩子的理由。 其實, 無論多忙, 爸爸媽媽最好每天都留一定的時間給孩子。 這個時間不需要過長, 半個小時就可以, 但貴在堅持。 在這個一對一的時間段裡, 可以讓孩子選擇一些有意思的活動和你一起做, 如玩一個遊戲, 或一起出去散步、踢球。

Advertisiment
如果你讓孩子明白, 你隨時隨地都在關心他, 他就不會用其他的方式來尋求你的注意了。

個人榜樣和公眾習慣。 禮貌既是品質特徵, 也是社交技巧, 孩子可以通過對有禮貌的父母同化、模仿來學會禮貌舉止。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 在教育孩子要有禮貌時, 父母必須要有禮貌。 但是, 父母經常很粗魯地教育孩子要懂禮貌。 當孩子忘了說“謝謝”時, 父母會當著其他人的面指出來, 這種做法至少可以說是很不禮貌的。 父母急急忙忙地提醒孩子說再見, 甚至他們自己都還沒道別。

六歲的羅伯特剛收到一件包裝好的禮物, 他滿心好奇, 用力地擠壓盒子, 想弄清楚裡麵包的是什麼, 媽媽在一旁看著, 開始變得焦躁、緊張起來。 媽媽:羅伯特,住手!你弄壞禮物了!當你收到禮物時該說什麼? 羅伯特(生氣地):謝謝!

媽媽:這才是乖孩子。

羅伯特的媽媽大可以不必這麼粗魯地教孩子學習禮貌,而效果也會更好。她可以說:“謝謝您送他這麼可愛的禮物,派特麗夏姑媽。”相信羅伯特會跟著表達他自己的感謝。如果他沒有那麼做,他的媽媽可以在事後就他們兩個人時,處理社交禮儀這件事。她可以這麼說:“派特麗夏姑媽很體貼,很周到,想到你,並且還送你禮物,我們給她寫一封感謝信吧,她知道我們惦記著她,她一定會很高興的。”這種方法比直接的訓斥要複雜,同時也更有效。生活中美好的細節不可能靠大錘來灌輸。

當孩子打斷大人們的談話時,大人通常會生氣地說:“不要無禮,打斷別人的談話是很不禮貌的。”但是打斷插話的人同樣也是不禮貌的。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時,不能用粗魯的方式。可能這麼說會好一點:“我希望能把話講完。”

說孩子不禮貌不會有好的效果,和父母的願望相反,這不會讓他們變得懂禮貌起來。而且這樣做的危險是孩子會接受我們的評價,然後把它視為對自己的看法的一部分。一旦他們認為自己是無禮的,那麼他們就會一直以這種形象生活下去。對於無禮的孩子來說,行為粗魯是很自然的事情。

尖刻的指責和悲觀的預言對孩子也沒有任何幫助。要想有更好一點的效果,大人必須使用簡單的、有禮貌的語句。去朋友或親戚家拜訪提供了向孩子示範禮貌的機會。拜訪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應該是愉快的,而要想玩得開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對孩子行為負責的重擔交給孩子自己以及主人。

孩子認識到我們不願意在別人的家裡嚴厲訓斥他們,他們相信這種地域差異,於是就選擇這些地方來做出一些不當行為。對付孩子這種策略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主人制定他們家的規矩,並且由主人來執行。當孩子在瑪麗阿姨家裡的沙發上跳來跳去時,讓瑪麗阿姨來決定這沙發是不是可以跳,讓她來作出限制。當限制是由外人制定時,孩子們比較容易遵守。而媽媽在教孩子守規矩的責任下解脫出來之後,這時,她可以幫助孩子,說出他的願望和感受,表達出對他的理解:“你多希望瑪麗阿姨能讓你在沙發上跳啊,你真的很喜歡這樣玩,但是這裡是瑪麗阿姨的家,我們不得不遵從她的意見。”如果孩子反駁說:“但是你讓我在我們家的沙發上跳。”我們可以這樣回答:“這些是瑪麗阿姨的規矩,跟我們家裡的規矩不一樣。”

這個方法只有當主人和客人就他們各自的責任範圍有默契時才能實施。當到了瑪麗阿姨家時,露西的父母可能想說:“這是你的家,只有你知道在這裡什麼行為是可以接受,什麼行為是不可以接受的。

如果我的孩子做了你不喜歡的事情,儘管說他們。”對主人來說,要求遵守他們家的規矩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責任。而對於拜訪的父母來說,他們的責任是暫時放棄紀律維持者的角色。通過這種適當的不干涉,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處境的實際情況。

媽媽:羅伯特,住手!你弄壞禮物了!當你收到禮物時該說什麼? 羅伯特(生氣地):謝謝!

媽媽:這才是乖孩子。

羅伯特的媽媽大可以不必這麼粗魯地教孩子學習禮貌,而效果也會更好。她可以說:“謝謝您送他這麼可愛的禮物,派特麗夏姑媽。”相信羅伯特會跟著表達他自己的感謝。如果他沒有那麼做,他的媽媽可以在事後就他們兩個人時,處理社交禮儀這件事。她可以這麼說:“派特麗夏姑媽很體貼,很周到,想到你,並且還送你禮物,我們給她寫一封感謝信吧,她知道我們惦記著她,她一定會很高興的。”這種方法比直接的訓斥要複雜,同時也更有效。生活中美好的細節不可能靠大錘來灌輸。

當孩子打斷大人們的談話時,大人通常會生氣地說:“不要無禮,打斷別人的談話是很不禮貌的。”但是打斷插話的人同樣也是不禮貌的。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時,不能用粗魯的方式。可能這麼說會好一點:“我希望能把話講完。”

說孩子不禮貌不會有好的效果,和父母的願望相反,這不會讓他們變得懂禮貌起來。而且這樣做的危險是孩子會接受我們的評價,然後把它視為對自己的看法的一部分。一旦他們認為自己是無禮的,那麼他們就會一直以這種形象生活下去。對於無禮的孩子來說,行為粗魯是很自然的事情。

尖刻的指責和悲觀的預言對孩子也沒有任何幫助。要想有更好一點的效果,大人必須使用簡單的、有禮貌的語句。去朋友或親戚家拜訪提供了向孩子示範禮貌的機會。拜訪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應該是愉快的,而要想玩得開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對孩子行為負責的重擔交給孩子自己以及主人。

孩子認識到我們不願意在別人的家裡嚴厲訓斥他們,他們相信這種地域差異,於是就選擇這些地方來做出一些不當行為。對付孩子這種策略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主人制定他們家的規矩,並且由主人來執行。當孩子在瑪麗阿姨家裡的沙發上跳來跳去時,讓瑪麗阿姨來決定這沙發是不是可以跳,讓她來作出限制。當限制是由外人制定時,孩子們比較容易遵守。而媽媽在教孩子守規矩的責任下解脫出來之後,這時,她可以幫助孩子,說出他的願望和感受,表達出對他的理解:“你多希望瑪麗阿姨能讓你在沙發上跳啊,你真的很喜歡這樣玩,但是這裡是瑪麗阿姨的家,我們不得不遵從她的意見。”如果孩子反駁說:“但是你讓我在我們家的沙發上跳。”我們可以這樣回答:“這些是瑪麗阿姨的規矩,跟我們家裡的規矩不一樣。”

這個方法只有當主人和客人就他們各自的責任範圍有默契時才能實施。當到了瑪麗阿姨家時,露西的父母可能想說:“這是你的家,只有你知道在這裡什麼行為是可以接受,什麼行為是不可以接受的。

如果我的孩子做了你不喜歡的事情,儘管說他們。”對主人來說,要求遵守他們家的規矩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責任。而對於拜訪的父母來說,他們的責任是暫時放棄紀律維持者的角色。通過這種適當的不干涉,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處境的實際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