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告別“小氣”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 當寶寶懷裡有玩具或者食物時, 他都會揣得緊緊的, 不捨得鬆手。 當大人們打算讓寶寶分享給其他人時, 他通常都會不願意甚至有想哭的衝動。 為什麼寶寶會這麼小氣呢?有什麼辦法才能讓寶寶變得慷慨大方, 學會分享?

案例:2歲的亮亮是個聰明的寶寶, 雖然性格有點內向, 但是比較乖巧, 大家都很喜歡他。 可亮亮卻有一個讓人很無奈的缺點――“小氣”。 早教中心根據主題安排的活動, 老師讓寶寶們帶一些小東西到學校, 有吃的也有玩的。 每到這個時候, 亮亮總是什麼東西也不帶,

Advertisiment
即使爸爸媽媽給他帶來了東西交給老師, 他也會不停地哭, 只有將東西放在自己的身上才放心。

在遊戲的時候, 亮亮從來不願把自己手裡的玩具從來不願給別的小朋友玩, 無論老師怎樣跟他講道理引導他, 都沒有什麼效果。 老師感到很無奈, 爸爸媽媽聽了老師反映的情況後, 擔心寶寶會被其他小朋友孤立, 也擔心他的“小氣”, 不利於他未來進入幼稚園、融入集體生活。

小氣的表現

“小氣”是一種不良的性格特徵, 兒童心理學家研究指出, “小氣”的寶寶除了具有“食物不肯給別人吃”、“玩具與學習用品不願借給別人用”的最直接特點外, 還具有如下主要特徵:做事斤斤計較, 愛講條件;自我犧牲與奉獻精神較差;自私自利;思想比較保守,

Advertisiment
缺乏同情心;適應能力較差;心胸狹窄, 嫉妒心強;做事比較猶豫、多疑, 缺乏果斷性。

小氣的原因

寶寶為什麼會形成“小氣”的性格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寶寶身邊的人“小氣”的行為對寶寶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父母及其他家人過於溺愛寶寶, 使寶寶養成了獨食、獨玩等不良的行為習慣;獨生子女缺乏與其他同伴交往的機會, 很少能體驗到與人分享的快樂;有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佳, 寶寶一些正常的要求不被滿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讓寶寶告別“小氣”

你的好辦法

進行分享訓練

寶寶慷慨待人、富有同情心, 需要一個過程。 首先, 要從教育寶寶孝敬父母、願意與家人分享開始, 這需要父母創設情境。 在家裡, 父母不要老把寶寶當寶貝溺愛,

Advertisiment
百依百順不說, 什麼也不讓寶寶去做, 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緊著寶寶。 而應適當讓寶寶一起做家務, 好吃的東西每人一份。 這樣, 寶寶的內心就會感到, 爸爸媽媽每天為我付出很多,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只有寶寶的內心產生觸動, 才會產生孝心。

其次, 利用電影、電視、童話故事等文學作品中慷慨的形象教育、薰陶寶寶也是一個好方法。 在文學人物真善美的影響下, 寶寶會逐漸地、不由自主地產生慷慨待人的意識。

最後, 給寶寶提供練習分享的機會也非常重要。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為寶寶提供一些機會, 如買回的糖果讓寶寶來分, 並送到每個家庭成員的手中;在社區花園和玩伴一起玩耍時,

Advertisiment
不能“獨霸”遊樂設施, 主動讓別的寶寶一起來輪流玩。 當寶寶表現慷慨時, 父母應及時稱讚寶寶, 對他的良好行為進行強化, 使他得到快樂的心理體驗, 促進寶寶慷慨行為的進一步發展。 父母還可以鼓勵寶寶先把自己的玩具給夥伴玩, 當寶寶也玩到其他寶寶的玩具時, 就會明白懂得分享的人, 並不會“吃虧”。

模仿與榜樣

父母是寶寶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的行為對寶寶的想法和行為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力。 所以為寶寶樹立學習與模仿的榜樣, 是父母的首要任務。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要首先做到慷慨待人, 如願意把東西借給鄰居使用, 能主動把好吃的食品拿出來和別人一起分享, 樂意把自己心愛的物品讓給別人等。

Advertisiment
父母還可以在寶寶熟悉的群體中, 給他尋找一個慷慨的榜樣, 讓寶寶多與這些寶寶或成人交往, 在長期交往的過程中, 寶寶便會不知不覺地學會慷慨待人。

在寶寶面前積極主動地幫助困難者, 也可以讓寶寶明白爸爸媽媽樂於幫助別人, 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享。 在我們的生活中, 常常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貧困者與受難者, 家長除了做好榜樣, 還應鼓勵寶寶解囊相助。 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給貧困家庭的寶寶, 把自己的壓歲錢捐給受災地區或需錢治病的人, 讓寶寶從小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以給需要幫助的人帶去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撫慰。

小編總結:寶寶不願意與他們分享屬於自己的東西時, 大人們要理解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子,而不要一味地責怪寶寶的這種“小氣”行為。除了用以上的兩種推薦方法,爸爸媽媽也可以採用認為可行的辦法改變寶寶的心態。但切忌操之過急哦!

大人們要理解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子,而不要一味地責怪寶寶的這種“小氣”行為。除了用以上的兩種推薦方法,爸爸媽媽也可以採用認為可行的辦法改變寶寶的心態。但切忌操之過急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