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學會在感恩中成長

“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的原意是告訴人們要知回報。 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能力的成長, 是個人維護自己的內心安寧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
新生兒在饑餓時從母親那兒得到了乳汁, 這對它是一種“安定狀態”。 許多1歲左右的學步兒已經養成了聽母親唱歌或講故事的習慣, 聽歌或聽故事時, 他們那甜甜的表情所反應的“安寧”已經具有了可以被稱為“幸福感”的色彩。 這就是感恩能力發展的第一步----即感受滿足。
感受滿足是必須以“感受缺失”為前提的。 沒有對缺失的意識, 就不會有對需要的意識,

Advertisiment
也就不可能有彌補缺失----滿足需要的安寧體驗。 而現在, 我們許多父母看不到這兩種感覺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為了避免兒童因某種缺失而產生焦慮體驗, 往往會過於賣力地超前預計兒童可能面臨的缺失, 然後對兒童實施“超前滿足”。 殊不知:“缺失經驗”的獲得與“缺失體驗”能力的成長對兒童的整個成長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被剝奪了缺失----焦慮----滿足----安寧經驗的兒童, 感受他人恩惠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成長都會受到阻滯。
感恩能力成長的第二步是發展對“恩惠來源”的認知能力。 第三步則是發展對“施恩者”的回報意向。 3-4歲的幼兒已經能夠大致理解媽媽上班, 媽媽辛苦的內容, 也能夠理解搬張椅子請媽媽坐、親親媽媽等行為。
Advertisiment
這些成長, 是與感恩能力的第二步、第三步的教育和發展密切相關的。
當然, 隨著個人越來越趨向人格的完善, 其感恩報恩的能力水準也會越來越高。 人會感激大自然的各種恩賜, 並用保護自然的行為, 努力去予以回報。 人會感激他人能夠接受自己的幫助(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價值), 並回報社會以更加努力的奉獻。

(媽咪愛嬰網——您的育兒指導專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