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從小就懂得尊重別人

情境:

當爸爸媽媽在孩子面前稱讚其他的小朋友很優秀的時候, 孩子似乎無法接受地在一旁說:「那又沒有怎麼樣, 我也會!」或是「我做得比他還好!」

解決方法

以前教育注重的三R是讀、寫、算, 現在則多加入了一個R, relationship(人際關係), 孩子一、兩歲時還在自我中心的階段, 到了兩、三歲時, 才逐漸發展與友伴互動的關係, 在這個階段需要父母從旁協助, 引導孩子去欣賞他的同儕及其他周遭的人事物。

那麼一來, 到了四、五歲, 孩子也才能夠學會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事情, 學習接受不同的事物, 將來才不會變成一個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小霸王!

Advertisiment

STEP1

先同理孩子當下的心情, 也許他只是因為很希望也得到爸爸媽媽的讚美與認同, 才會表現出不喜歡爸媽讚美他人的反應。

STEP2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 爸爸媽媽可以先從帶著孩子認識他人的外在特徵開始進行, 換句話說, 不可能一開始就要求孩子能夠去接受或欣賞他人, 而是要從「觀察、認識」開始。 例如, 先試著跟孩子一起找出孩子友伴身上的某些外在特徵, 邀請孩子一起回憶, 可能哪位小朋友有一頭烏溜溜的長頭髮、誰常常戴著很可愛的小發飾, 或是哪一位小朋友很喜歡抱著球, 很喜歡玩球等等。

STEP3

當孩子可以與家長一起觀察到這些外部特徵時,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加強連結」, 也就是從觀察進入到熟悉的階段,

Advertisiment
尤其對孩子而言, 自己熟悉的事物, 通常接受的程度也是較高的。

「你還記得那個小姊姊每次都綁著很可愛的蝴蝶結對不對?我記得誰誰誰每次都喜歡帶著一顆好大的球到學校, 好像很有趣, 明天要不要試試看跟他們說說話、一起玩呢?」找出孩子與他人可以連結的部分, 並且鼓勵孩子慢慢與對方展開互動認識, 引導孩子從觀察、認識到欣賞友伴。

STEP4

對於年紀較大一點的孩子, 還可以試著引導孩子站在別人的感覺來思考看看。 問問孩子「當你被爸爸媽媽稱讚的時候, 開不開心呢?」孩子可能會說:「開心!」, 那麼可以接著告訴孩子, 所以當我們覺得其他人表現很好的時候, 也應該大方地給出讚美, 讓別人也能感受到這種愉悅的感覺。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