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 營養氛圍可以理解為一家人其樂融融地一起吃飯的狀態:首先是非常強的該吃飯了的提示, 其次是食物本身的吸引, 加上寶寶自身養成的自己進食的習慣, 再加上父母在旁的引導和鼓勵褒獎, 寶寶怎麼會吃不好呢?
如果條分縷析的話, 營養氛圍至少包括:
(1)食物種類恰當, 該吃什麼就吃什麼, 泥糊狀食物該加就加, 並儘量和家庭就餐時間一致。 更大的寶寶能吃什麼就給他吃什麼, 甚至讓他自己選擇吃什麼, 不該他吃的不要放到桌子上來——這在寶寶看來, 他的吃飯至少是自主的, 平等的;
Advertisiment
(2)儘早學習自己進食。 我記得我家寶寶在12個月大時已經可以拿起裝滿食物的勺子往嘴裡送, 15個月大時完全用勺子自己完成一餐, 29個月大時完全用筷子完成一餐, 她也非常享受這個過程——既然寶寶可以, 為什麼不讓他做呢;
(3)飯桌上氣氛和諧, 大人不是自顧自說話和吃飯, 而是充分保護寶寶的積極性, 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和寶寶一起聊天, 一起進食, 一起結束——不論寶寶吃得多慢, 也不要干預, 應該多褒揚, 飯桌上任何人都不要提前離席, 不給寶寶造成壓力;
(4)最好有讓寶寶直接坐在飯桌邊的輔助設施(安全餐椅等), 讓寶寶基本上可以夠到所有的菜品。 從安全角度出發, 菜品應該降至安全溫度;
(5)食物應該具備基本營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