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更聰明的7個重要小細節

1、讓寶寶猜一猜

在日常生活中, 當你和寶寶準備一起吃早點的時候, 早飯盒還沒有掀開時, 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先猜一猜:“猜一猜看, 我們今天早餐吃什麼呢?”或者對寶寶說:“你今天想吃什麼早餐呢?想喝牛奶還是豆漿?”等話語, 這樣可以鍛煉寶寶多想想, 多說話, 從而可以提升寶寶的數學邏輯能力。

2、看商品標價

平時爸爸媽媽帶著寶寶去超市或者商場購選日用品的時候, 可以和寶寶一起看看商品的標籤, 讓寶寶知道每樣商品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標價。 除此之外, 還可以告訴寶寶標籤上的數位, 讓寶寶對數位有所瞭解。

Advertisiment
然後再和寶寶玩算一算的遊戲, 例如:這個標價5元錢, 買兩件要多少錢?媽媽又10元錢, 可以買多少件呢?這類的數學小遊戲, 能使寶寶對金錢有個最初的概念, 同時也能提升他的數學邏輯。

3、讓寶寶去問路

爸爸媽媽可以常常帶寶寶上街, 見識一下外面的事物, 不要整天呆在家裡。 利用上街的機會, 鼓勵寶寶去問路, 讓寶寶問問:“附近哪裡有公園?”或者“附近有超市嗎?怎麼去?”等等的問題。 這樣一來, 因為向陌生人詢問未知的事物, 可以充分地鍛煉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4、觀察樹葉的變化

季節變換, 植物的變化最為明顯。 生活中, 可以通過觀察樹葉一年四季的變化, 讓寶寶瞭解季節的概念, 同時提升寶寶的視覺空間能力。

Advertisiment

春天, 春暖花開, 樹枝上冒出嫩綠的枝芽;夏天, 嫩綠的葉子變得翠綠, 而且長得茂密成蔭;秋天, 葉子由綠變黃, 開始掉落;冬天, 樹葉凋零, 只剩下孤零零的樹枝。 爸爸媽媽可以陪伴寶寶觀察1棵樹一年四季的變化, 從中為寶寶講解大自然變化的道理。 讓樹葉顏色的變化、生長和枯萎在寶寶的視線裡不斷交替, 進而提升寶寶的空間能力和理解大自然的能力。

帶寶寶出門後, 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回家的一段時間, 因為回家的路上時間比較充足, 而且寶寶的心情也大多數比較放鬆。 面對各條四通八達的馬路, 可以讓寶寶分辨並且學習記憶, 找出每一天路的特點及不同的地方, 學會利用參照物來認路, 這樣可以提高寶寶的觀察力。

Advertisiment

除此之外, 在回家的路上, 也可以指導寶寶數門牌號碼, 強化寶寶的數位概念。

5、讓寶寶形容他最喜歡的動畫角色

在寶寶小的時候, 通常都會讓寶寶看一些動畫片。 寶寶對自己喜歡的動畫角色印象一定很深刻。 可以讓寶寶形容給爸爸媽媽聽, 他喜歡的角色長什麼樣子, 是一隻小狗, 還是一隻大笨熊, 它的嘴巴是什麼顏色的, 它穿什麼衣服等等。 這樣可以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6、一齊決定買什麼

在帶著寶寶購物的過程中, 可以讓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到爸爸媽媽正在做的事情上, 例如挑選麵包時,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討論一下自己的想法, 也讓寶寶說說他的想法。 爸爸媽媽可以先跟寶寶說:“這個麵包聞起來好香,

Advertisiment
而且上面有葡提子幹呢。 寶寶喜歡怎樣的呢?”再讓寶寶發表他自己的意見, 說說他喜歡什麼形狀的麵包之類的話語, 最好大家一齊商量買一個大家都滿意的麵包。 寶寶在發表自己意見的同時, 大大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7、觀察做菜的順序

在媽媽做飯菜的時候, 可以讓寶寶在旁邊仔細地觀察媽媽做菜的工序, 而且可以跟寶寶解釋一下第一步先做什麼, 為什麼要這麼做。 在做好之後, 再問寶寶做菜的順序是怎樣的, 為什麼之類的為題。 例如是做蘿蔔炒肉絲時, 是先炒肉絲還是先炒蘿蔔等, 這樣能訓練寶寶的記憶能力, 增長寶寶的生活常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