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自得其樂or爭強好勝?

主持人:

當我們每一個人逐漸長大步入社會, 直接面對參與的就是“一場激烈的人才競爭”。 當寶寶初涉人世, 父母就開始為其規劃未來, 如何出類拔萃, 如何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甚至最好天生就比別人強……有的父母希望寶寶從小參與競爭, 提前適應優勝劣汰, 認為寶寶只有在比拼中才能不斷挑戰自己, 才能在較量中確立自信, 學會應付挫折感。 另外一些家長則認為只要寶寶快樂就好, 他們不希望寶寶在壓力中長大, 寶寶得第幾名無所謂。

對於寶寶而言, 他們從2~3歲起就逐漸自發地有了競爭意識,

Advertisiment
不斷地跟別人比較――是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 是快還是慢, 是贏還是輸。 幾乎每項活動對寶寶來講都成了一拼高下的比賽, 贏了活蹦亂跳, 輸了淚珠漣漣, 輸贏結果被真切地寫在了他們的小臉上。

那麼到底是應該讓寶寶“自得其樂”?還是“爭強好勝”呢?

1 媽媽代表

“報這個班, 讀那個班, 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 爹媽樂此不疲。 ”

“我家兒子成成雖然才2歲, 但我們都不想讓他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哪家父母不是這樣想的啊?都是3個家庭6個大人圍著1個小孩轉。 本來兒子也是在家由老人帶, 就想著讓他在比較輕鬆的環境裡順著自己的天性發展, 反正也沒發現兒子有啥問題。 但是有一次帶他出去參加活動, 給我觸動很大。 不比不知道,

Advertisiment
一比嚇一跳!我們發現兒子就是沒有其他孩子放得開, 也可能因為經常跟著老人在家, 所以兒子的肌肉發展、器具攀爬等體力訓練, 相對其他寶寶欠缺一些。

後來我們還是帶著兒子去了早教中心, 只有把他和其他寶寶進行比較, 才知道兒子處在哪種水準階段。

2 早教培訓機構教師

“父母忙於把孩子做比較, 但不是所有寶寶都樂意。 ”

現在不少孩子在上幼稚園之前, 被就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送進了早教培訓課堂, 不惜“一擲千金”參加這裡舉行的課程、活動、比賽等。 寶寶在這裡會遇到很多同齡小夥伴, 家長們也可以趁機看看自家孩子和別家寶寶基本上都處在什麼樣的發展水準。 不錯, 科學的早期教育的確能讓孩子出類拔萃,

Advertisiment
可是, 有些家長卻急功近利, 使早教變味。 如果覺得自家孩子沒有別人做得出色, 有些家長就會心急, 不斷讓孩子重複練習, 急於期望下次能做好。 但是, 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樂意被進行比較, 有的孩子也無所謂到底是否被比較, 有的則對於父母要求完成的一些任務很不以為然, 相當不願意配合, 甚至會有一些抵觸情緒, 反而浪費了家長的一片苦心。

3 幼稚園老師:

“父母之間的較量, 過多關注結果, 但寶寶要的很簡單――肯定和鼓勵!”

急於讓寶寶參與競爭, 從形式上看是為了讓他們參加各種比賽考試由此脫穎而出, 其實還有某些原因來自于部分家長之間潛意識的“較量”。 特別是有關語言能力、藝術特長、電腦技能等各方面的專長教育。

Advertisiment
有競爭自然有結果, 看到結果, 父母心中自會有番思量, 想著人家孩子現在怎麼樣, 我家孩子怎麼樣。 隔壁的孩子得了第一名了, 我家孩子怎麼沒有得到?如果父母一味強調把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而且特別注重競賽的結果, 那麼對於孩子的學習興趣將是一種不小的消極壓制。

甚至某些時候, 一部分家長對於這種有形無形競爭的熱衷程度幾乎超越了孩子本身, 其實寶寶要的很簡單――就是父母的鼓勵、父母的誇耀, 哪怕一個眼神, 就能他們充滿信心。

4 幼教專家:

“沒有天才, 只有努力, 因人而異, 順應天性。 ”

對於幼齡寶寶, 自發學習的意識還不是很強, 而自尊及希望自主的意識才剛剛開始抬頭, 一味要求他爭強好勝就過於“殘酷”了。

Advertisiment
即使在競爭中獲勝也不見得對孩子是件好事, 因為誰又能保證孩子可以永遠地保持勝利呢?家長需要明白的是競爭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 尤其對於幼齡寶寶來說, 他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個競爭對於他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對他來說可能最多就是來參加了一個活動, 完成了一個任務, 得了一些鼓勵, 他也就滿意了。

面對于寶寶, 家長需要一個平和的心態和寶寶多做情感交流和溝通, 瞭解他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性格。 在寶寶成長發展的啟蒙階段, 父母需要做的是積極引導和鼓勵, 而不是不顧寶寶的感受進行插手干預。

5 編者語

“共同願望:享受過程, 自得其樂, 你可以做得更好!”

開放、熱情、靈活、好奇, 充滿創造力、想像力,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其實,寶寶很樂意在不斷的遊戲玩樂中和同齡小夥伴較勁,這是一種本能。他們總是自得其樂享受著過程,而不像成人世界那麼“唯利是圖”:他們會比賽繞著竹竿轉圈跑看誰不頭暈;比哪一個在手腕上畫得手錶更漂亮;看誰濺起的泥漿更多……這些比賽雖然無用,甚至有點兒“無聊”,但它們是孩子成長中的禮物。寶寶們自製的比賽規則會讓父母驚歎,相反會令寶寶對成人世界裡缺乏想像力的競爭感到厭煩。最重要的是讓小傢伙們在遊戲過程中競爭,以遊戲的態度競爭。父母應該說:“大膽去做吧,我們支持你!”讓寶寶從小就明白“不求名次,重在參與”的道理。

寶寶需要在你的鼓勵和關愛中慢慢成長,別忘了對寶寶說:“你可以做得更好!”

充滿創造力、想像力,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其實,寶寶很樂意在不斷的遊戲玩樂中和同齡小夥伴較勁,這是一種本能。他們總是自得其樂享受著過程,而不像成人世界那麼“唯利是圖”:他們會比賽繞著竹竿轉圈跑看誰不頭暈;比哪一個在手腕上畫得手錶更漂亮;看誰濺起的泥漿更多……這些比賽雖然無用,甚至有點兒“無聊”,但它們是孩子成長中的禮物。寶寶們自製的比賽規則會讓父母驚歎,相反會令寶寶對成人世界裡缺乏想像力的競爭感到厭煩。最重要的是讓小傢伙們在遊戲過程中競爭,以遊戲的態度競爭。父母應該說:“大膽去做吧,我們支持你!”讓寶寶從小就明白“不求名次,重在參與”的道理。

寶寶需要在你的鼓勵和關愛中慢慢成長,別忘了對寶寶說:“你可以做得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