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讓寶寶遠離校園魔爪 壞人來了咱也不怕

養生之道網導讀:

校園安全事件再度發生, 是人性的泯滅, 還是體制的不健全?或許我們無從判斷得知, 可是寶寶們不能再受傷了......

Advertisiment

事件回顧:

近日, 市民宮女士反映稱, 自己2歲的女兒從海澱區華宇藍天幼稚園回家後, 左頸部皮膚上出現針眼兒狀破損, 而同班一名3歲男童, 雙側腋下也出現類似狀況。 交涉過程中, 園方就此事召開說明會, 稱無證據證明孩子是被幼師所紮傷, 家長對此產生質疑。 目前, 海澱警方正在就此事進行調查。

就在警方調查此事期間, 華宇藍天幼稚園卻在7月16日, 就此事召開了一次說明會。 在家長提供的說明會現場視頻中, 一位元女士(家長指認為該園何姓園長)稱, 根據警方出示的法醫鑒定結果, 不能確認兒童是被紮傷的。 各方說法不一, 爭執不下, 但是無論如何孩子都是最無辜的。 除家庭以外, 原本校園是孩子讀書成長的第二個樂園,

Advertisiment
是影響孩子的重要的地方。 然而, 校園事件頻頻發生, 不得不讓家長們提心吊膽, 牽掛萬分。

如何讓幼小的孩子快速養成防範意識呢?著名預防犯罪問題專家王大偉教授給孩子和家長們支了一些妙招:

牢記“保命童謠” 遇事不慌張

小小秘密藏心裡

Advertisiment

誰也不會告訴你

壞人要是欺負你

告訴媽媽要記牢

看著不起眼的童謠, 它可能就是救命法寶。 由於幼童一般對於事物嚴重缺乏判斷能力, 並且認知有限,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不能判斷自己是不是處於危險, 甚至在危險到來時不知如何應對。 童謠的形式易於孩子接受, 孩子記熟後, 家長也要多多提醒, 不時地加強孩子的防範意識, 使得孩子可以根據外界情況直接做出正確的反應。

家長必知“四多” “險情”早發現

1.多聽

父母要多聽孩子說學校的事。 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可以在孩子每天放學後, 抽出一段時間與其溝通交流。

2.多看

父母要多看看孩子身上是否有傷。 每天給孩子換衣服的時候, 是父母仔細觀察孩子身體健康狀況最好的時機,

Advertisiment
家長要特別留意。

3.多跟

如果孩子說這一段不願意上學了, 他去上學時家長在後面多跟一跟, 看看會不會有小流氓欺負他, 或是在路上會遇到什麼危險。

4.多談

家長要經常和老師談話, 掌握一手材料。 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 與老師多交流, 不僅能瞭解孩子今天在學校的表現, 也能掌握孩子最近一段時間的狀況。

孩子遭體罰 “三級救助”來應對

1.生理救助

第一級為生理救助。 孩子遭老師體罰, 若構成輕微傷害了, 家長就要帶孩子去看醫生, 要到醫院裡讓醫生給孩子取證、治療等。

2.法律救助

第二級為法律救助。 家長要告訴孩子, 無端的毆打行為給孩子造成傷害者, 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3.心理救助

Advertisiment

第三級為心理救助。 一方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不可能都得到誇獎, 受一點點挫折對孩子的人生也許還有一點點正面的作用;另一方面, 對於嚴重的刑事犯罪, 家長要給孩子心理干預, 要告訴他怎麼應對這些事情。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平安地長大, 然而孩子的安全不能只依賴于父母單方面地監護, 更重要的是對於孩子防範意識的培養。 只有這樣雙管齊下, 才能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父母也可以更加安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