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寶寶遠離這些春季常見病

俗話說的好“春天孩兒臉, 哭笑無常, 說變就變。 ”晴雨交替, 冷熱溫差大, 低到4-6℃以下, 高達23℃以上。 如果不適應或者不小心, 小兒容易得以下幾種春季常見病。  

流感

流行預測:兒童及體弱兒。

典型症狀:發熱、頭痛、肌肉痛、乏力、鼻塞、咽痛和咳嗽、噁心、食欲減退、流涕、噴嚏、乾咳、咽癢等。

預防措施:咳嗽或打噴嚏時, 用手遮掩口鼻, 患兒應就地隔離, 至退熱後2天, 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3天。 室內通風。 有條件時進行疫苗接種和藥物預防。 儘量少帶小兒到公共場所,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呵護要點:應臥床休息, 多飲水, 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Advertisiment
要漱口, 保持鼻、咽、口腔衛生。

流腦

流行預測:幼兒, 得病後病情較重。

典型症狀:早期似感冒, 晚期脖子硬。

預防措施:與患兒接觸後, 可服磺胺類藥3天以預防。

呵護要點:居住環境要安靜, 空氣流通。 臥床休息, 恢復期也不應過早、過多活動。 飲食以營養豐富、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為主, 要少量多次, 以減少嘔吐。

猩紅熱

流行預測:2~8歲的兒童要特別小心。

典型症狀:“雞皮疙瘩”、“掌印”和“楊梅舌”。

預防措施:一旦發現幼稚園或學校有患兒, 一定要儘快隔離, 避免傳染。

呵護要點:臥床休息, 減少身體的消耗和心臟的負擔, 防止發生併發症。 多飲開水, 給予富有營養和易消化的飲食。

麻疹

流行預測:3歲以下兒童。

典型症狀:病初起似感冒, 發熱、流涕、咳嗽等,

Advertisiment
3~5天后皮疹首先從耳後出現, 逐漸由頸部發展到顏面、胸背、四肢、手足心, 至此疹子即出透, 若病程順利, 以後就進入恢復期, 病程約10天左右。

預防措施:麻疹傳染力強, 在流行期間, 儘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對沒有接種過疫苗的年幼、體弱易感者, 在接觸患者5天以內, 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 可能免於患病或減輕病情。

呵護要點:注意“出疹”的護理, 若出疹又突然隱沒, 或出疹順序雜亂, 或疹出不透, 伴面色白, 咳嗽氣急, 高熱肢冷, 口唇紫紺者, 提示有併發症。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預測:流行性腮腺炎只感染一次, 患兒病癒後可獲得終生免疫。

典型症狀:腮部腫脹。

預防措施:易感人群用板藍根15~30g, 水煎服或板藍根沖劑連服3~5天。

Advertisiment

呵護要點:忌食狗肉、羊肉、雞肉、鵝肉、螃蟹、鰱魚、帶魚、鯉魚、黃魚、鯧魚、桃子、桂圓肉、胡椒、丁香等食物。

風疹

流行預測:1~5歲的兒童。

典型症狀:發熱即出疹, 熱退疹退。

預防措施:預防風疹病毒的關鍵是, 要減少與風疹病人面對面的接觸, 不要與風疹病人面對面地談話。 最可靠的預防辦法是, 接種風疹疫苗。

呵護要點:做好皮膚、口腔的清潔護理, 給患兒吃易消化且富有營養的流食。

水痘

流行預測:以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最為多見。

典型症狀:主要表現是發燒, 在發燒的同時或第二天即可出現皮疹, 為米粒大小紅色豆疹, 幾小時後變成明亮如水珠的皰疹。 皮疹主要出現在前後胸、腹背及頭面、頭皮、腳底, 手指、手掌也可出現。

預防措施:因為是病毒感染,

Advertisiment
如果無合併細菌感染, 不必使用抗生素, 可選用散風清熱、利濕解毒的中草藥治療。 皰疹可塗紫藥水促進皰疹吸收結痂和預防細菌感染。

呵護要點:避免因瘙癢難耐而抓破, 可為他套上棉手套, 避免用手揉眼, 令病毒感染眼睛, 形成角膜炎, 以致眼角

膜上留下疤痕, 影響視力。

發燒期間, 不要服用阿斯匹靈來退燒, 因為這樣會增加發生併發症的機會。 用溫水洗澡, 保持皮膚清潔, 減少感染危險。

春季疹

流行預測:主要發生在10歲左右的男孩。

典型症狀:耳輪出現紅斑, 十幾個小時後紅斑上出現密集的水腫性丘疹, 大多數丘疹頂端有針尖大小的晶瑩小水皰, 幾天甚至幾個星期後自行消退。 往往每年都發病,

Advertisiment
可持續幾年至十幾年才可痊癒。

呵護要點:避光、口服煙醯胺和外用皮質類固醇能有效控制症狀, 如果症狀嚴重或合併感染, 應到醫院就診。

濕疹

流行預測:患濕疹的幼兒常常是先天性過敏體質。

典型症狀:局部皮疹的瘙癢, 常使幼兒煩躁不安、難以安睡。

預防措施:保持房間內及寶寶生活用品的清潔無塵;避免接觸揚塵、花和樹木的花粉等過敏因數;濕疹不宜洗得太勤,不要用鹼性大的香皂清洗皮膚;選用寬鬆透氣的純棉衣物, 忌穿羊毛或化纖織物;禁吃海鮮, 並要加長牛奶煮沸時間。

呵護要點:把病兒的雙手用紗布包起來, 以防到處亂抓, 造成出血或化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