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獨睡”是必須的麼?獨睡有哪些好處?爸媽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愛上“獨睡”?爸媽的哪些行為又讓寶寶“獨睡”變得困難重重呢?
不獨睡的三點壞處
外國的家庭教育提倡培養寶寶的獨立性, 剛出生就把仍在繈褓中的寶寶放到自己的小床上去, 為什麼他們那麼推崇讓孩子獨睡呢?寶寶不獨睡到底壞在哪兒?最明顯的有以下三點:
1、不利培養獨立性
獨睡有利於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防止寶寶對爸媽過度依賴。 如果寶寶總和爸媽一起睡, 會覺得和爸媽是個總體, 缺少獨立面對問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2、不利促進家庭關係
有了寶寶以後, 家庭的重心都轉移到了寶寶身上, 平時的生活起居、談論的話題好多都是和寶寶有關的, 夫妻間的相互關心比起以前少了許多。 到了晚上, 還要哄著寶寶入睡, 天天如此, 勢必會影響夫妻間的感情。
3、寶寶呼吸不到新鮮空氣
夾在兩個大人中間的寶寶就如同生活在夾縫中, 爸媽呼吸的是上層新鮮的空氣, 而留給寶寶的, 更多是爸媽呼出的空氣。 沒有新鮮、充足的空氣, 寶寶如何能健康成長呢?
寶寶不肯獨睡的3個原因
儘管很多人都意識到了讓寶寶獨睡的重要性, 但仍然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困難, 大多數孩子一開始都不願接受要獨自入睡的事實, 究竟寶寶為什麼這麼抗拒獨睡呢?他們的心理大致有以下幾種:
Advertisiment
1.媽媽的懷抱最安全
有些寶寶如果沒有爸爸媽媽陪伴就難以入睡;有些寶寶會在熟睡中下意識地摸摸媽媽的乳☆禁☆頭, 一旦找不到就突然驚醒;有的寶寶則睡覺時只要父母一離開馬上就會醒來。 寶寶對媽媽的依戀是最原始的本能, 對於寶寶來說, 爸爸媽媽不離左右, 寶寶心裡就會踏實, 會感到最安全、最幸福。 於是, 在父母的懷抱中入睡便成為習慣, 成為滿足寶寶依戀情結的最佳形式。
2.他們不喜歡我了
寶寶會把睡小床認為是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 不要自己了。 愛和依戀的情感得不到滿足, 便產生了情感失落, 造成情緒的波動。 他們往往會為此感到心神不寧, 於是白天糾纏父母, 變得愛發脾氣,
Advertisiment
3.我好害怕
幼兒在身心發育過程中會對許多現象和事物產生恐懼心理, 比如害怕黑暗, 害怕陌生人, 害怕孤獨, 害怕動物, 甚至害怕想像中的人和事物。 媽媽的懷抱是寶寶最安全的港灣, 離開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 恐懼感會更加強烈。 電視裡看到的恐怖畫面, 故事中的反面形象, 窗簾上映出的風中搖擺的樹影, 甚至是自己幻想出來的魔鬼般的角色再加上黑黑的房間裡朦朦朧朧的物體, 都會令寶寶感到恐懼焦慮, 從而不敢獨自入睡。
讓寶寶適應獨睡的四步驟
面對種種原因, 我們希望家長一定要從理解寶寶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根據寶寶的心理承受能力採取有效的方法,
Advertisiment
步驟一:言語鼓勵
寶寶到了3歲, 他們的大腦發育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 使得他們能夠理解並接受許多道理了。 家長可以通過小故事、兒歌來向寶寶宣傳獨自睡覺對身心發育的種種好處;通過心理暗示, 激發寶寶潛在的獨立意識, 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敢於挑戰自我, 做一個勇敢的孩子, 從心理上產生自己睡的願望。 還可以帶寶寶到小朋友家串門, 爸爸媽媽有意識地當著寶寶的面詢問小主人跟誰睡, 並做出驚喜的樣子說:“你真行!一個人睡一張床, 像個大孩子了!”隨後帶著寶寶一起參觀小主人的床, 誇小床柔軟、漂亮、乾淨、整潔。 這時候, 寶寶會因羡慕而產生“我也想擁有自己的床”的願望,
Advertisiment
步驟二:大床入睡, 小床清醒
最開始的時候, 家長可以先把小床放在大床的一側, 讓寶寶先睡在大床, 哄寶寶入睡, 等寶寶睡著後再把寶寶單獨放到小床上。 清晨寶寶醒來的時候, 家長一定要及時出現在寶寶面前安慰他, 並以愉快的情緒感染、鼓勵寶寶:“寶寶真了不起, 睡自己的小床, 寶寶長大了!”這樣既保護了寶寶的安全依戀, 不會產生情感上的失落, 還增強了寶寶自己睡的勇氣和信心。
步驟三:先分床後分房
接下來就應該訓練寶寶在小床獨自入睡了。 爸爸媽媽要在小床邊給寶寶充分的愛☆禁☆撫, 使他感到安全和溫暖;爸爸媽媽可以在白天加大寶寶的活動量, 晚上避免激烈興奮的刺激,從而使寶寶產生睡意;同時還可引導寶寶聽故事或欣賞舒緩的音樂,起到平靜心理催眠的作用。切忌睡前接觸恐怖的資訊和刺激,以免造成寶寶心靈上的恐嚇,從而不利於入睡。在寶寶可以順利地獨立入睡以後,爸爸媽媽就可以嘗試與孩子分房而睡了。
步驟四:分房不分心
讓寶寶獨自睡在一個房間,首先要把這個小房間好好裝飾一番,使它成為溫馨別致、充滿童趣的“童話小屋”。牆上貼一些寶寶和爸爸媽媽的照片,或者孩子喜歡的卡通圖片;小床可以設計成汽車、小船等形象,周圍掛上卡通小動物、帶有悅耳聲音的小玩具、漂亮的貼畫等做裝飾,再把寶寶平時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告訴他小動物是他的好朋友,會陪他一起睡覺。這樣,寶寶的恐懼感就會漸漸消失,轉而喜歡這個環境。爸爸媽媽要在寶寶睡前多陪他一會兒,讓寶寶感到雖然和爸爸媽媽分開了房間,但是他們的心沒有分開,爸爸媽媽始終是關心他呵護他的,並沒有不喜歡他、拋棄他。
●把握分寸,循序漸進
當寶寶已經形成了與父母同睡的習慣,要分開時,千萬不要急於求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使寶寶對獨自睡覺產生恐懼,難以克服。一定要把握分寸,循序漸進,逐漸適應。
●堅持原則,不要放棄
當寶寶剛剛與爸爸媽媽分開房間睡時,會出現反復現象,比如費了很大功夫才把寶寶安頓好了,可是還不到10分鐘,他又跑出來了;或者寶寶在半夜裡就跑到爸爸媽媽的大床上,不願再回自己的房間了。這時,許多家長心一軟,就接納孩子了,結果前功盡棄。所以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心軟,哪怕再辛苦再難纏,也要堅持把孩子送回去,陪伴他、鼓勵他重新入睡。咬咬牙,堅持下來,習慣就養成了。
●因事而異,靈活把握
當孩子生病或遇到挫折時,他們最需要爸爸媽媽的關心和安慰,這時,可以與孩子暫時同睡,滿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的同時也方便家長隨時照顧孩子。
●平靜心理,淡然處之
有些寶寶半夜醒來會找媽媽,或許會撞到爸爸媽媽在親熱。這時,寶寶處於朦朧狀態,並不會對你們的行為產生太大興趣,所以爸爸媽媽要平靜心理,儘快陪寶寶重新回到自己的房間,安撫他繼續睡覺。如果相反,爸爸媽媽驚慌失措,對寶寶進行大聲呵斥,反倒會令寶寶感到更緊張更清醒,更不利於寶寶重新入睡。當然,如果寶寶有興趣瞭解,家長也不妨抓住性教育的契機,平淡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彼此相愛,互相擁抱,僅此而已。
步驟四:分房不分心
讓寶寶獨自睡在一個房間,首先要把這個小房間好好裝飾一番,使它成為溫馨別致、充滿童趣的“童話小屋”。牆上貼一些寶寶和爸爸媽媽的照片,或者孩子喜歡的卡通圖片;小床可以設計成汽車、小船等形象,周圍掛上卡通小動物、帶有悅耳聲音的小玩具、漂亮的貼畫等做裝飾,再把寶寶平時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告訴他小動物是他的好朋友,會陪他一起睡覺。這樣,寶寶的恐懼感就會漸漸消失,轉而喜歡這個環境。爸爸媽媽要在寶寶睡前多陪他一會兒,讓寶寶感到雖然和爸爸媽媽分開了房間,但是他們的心沒有分開,爸爸媽媽始終是關心他呵護他的,並沒有不喜歡他、拋棄他。
●把握分寸,循序漸進
當寶寶已經形成了與父母同睡的習慣,要分開時,千萬不要急於求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使寶寶對獨自睡覺產生恐懼,難以克服。一定要把握分寸,循序漸進,逐漸適應。
●堅持原則,不要放棄
當寶寶剛剛與爸爸媽媽分開房間睡時,會出現反復現象,比如費了很大功夫才把寶寶安頓好了,可是還不到10分鐘,他又跑出來了;或者寶寶在半夜裡就跑到爸爸媽媽的大床上,不願再回自己的房間了。這時,許多家長心一軟,就接納孩子了,結果前功盡棄。所以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心軟,哪怕再辛苦再難纏,也要堅持把孩子送回去,陪伴他、鼓勵他重新入睡。咬咬牙,堅持下來,習慣就養成了。
●因事而異,靈活把握
當孩子生病或遇到挫折時,他們最需要爸爸媽媽的關心和安慰,這時,可以與孩子暫時同睡,滿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的同時也方便家長隨時照顧孩子。
●平靜心理,淡然處之
有些寶寶半夜醒來會找媽媽,或許會撞到爸爸媽媽在親熱。這時,寶寶處於朦朧狀態,並不會對你們的行為產生太大興趣,所以爸爸媽媽要平靜心理,儘快陪寶寶重新回到自己的房間,安撫他繼續睡覺。如果相反,爸爸媽媽驚慌失措,對寶寶進行大聲呵斥,反倒會令寶寶感到更緊張更清醒,更不利於寶寶重新入睡。當然,如果寶寶有興趣瞭解,家長也不妨抓住性教育的契機,平淡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彼此相愛,互相擁抱,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