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讓幼兒在“悅”讀中識字

2001年1月, 《國家語言文字法》指出“少年兒童處于學習語言文字的最佳時期”, 并規定了“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字”。

2001年9月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首次明確規定幼兒園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 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 培養學前閱讀和學前書寫技能”。 這主要 是考慮到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銜接。

新的《語言課程標準》要求9年義務教育制學生閱讀量達到400萬字, 只有在學前打好識字閱讀的基礎, 才能在小學跟上語文教學的步伐。

3月12日《孩子識字不合格家長無奈測智力》的消息報道后,

Advertisiment
在家長、幼兒園和小學教師中引起了很大反響, 有關“幼兒階段是否應多識字、識多少字、怎樣識字”等話題再次引發議論, 部分家長認為幼兒在識字上是“白紙”一張;也有人認為在重視早期教育的背景下, 應當讓幼兒盡早識字, 以適應小學語文學習。

家長:一年級應視孩子為“白紙”

給本報來信的陳女士發現, 自己的孩子在識字方面“不合格”的原因, 并不是孩子智力有問題, 而是孩子班上的其他孩子都提前識字了。 據老師介紹說, 那些識字達到優等級、中等級, 包括合格的小朋友, 他們絕大多數在幼兒園時期的學前教育中, 就認識了不少漢字, 有的小朋友上小學一年級之前就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

Advertisiment
如果學前教育中沒有對孩子進行識字訓練, 要達到合格是很困難的, 絕不可能達到優等級。

陳女士有些后悔:當時小孩在上幼兒園時, 自己希望他有個快樂的童年, 于是給孩子買了許多玩具, 讓他自己拆裝, 上公園到大自然中去, 沒有想到讓孩子多識字。 陳女士認為, 一年級語文教育應該把小孩看成一張“白紙”, 什么都不懂, 但現在剛上小學就有許多孩子識了不少字, 這不是在“一條起跑線”上。

園長:不要臨渴挖井

小龍魚幼兒園何琦園長認為, 在識字問題上“勿臨渴挖井”, 應讓孩子在“悅”讀中識字。 何園長在來稿中提到, 陳女士的孩子遇到的識字問題, 其實是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習慣和方法問題。 在孩子幼兒時期,

Advertisiment
如果幼兒園和家庭能重視科學的早期閱讀培養, 這個問題就能避免。

如何讓孩子在“悅”讀中接觸漢字?何園長認為, 玩是孩子的天性, 玩具則是孩子的最愛。 把書作為一種特殊的玩具帶進孩子的生活, 變閱讀為“悅”讀, 通過“悅”讀不斷為孩子提供文字刺激, 讓孩子在喜歡書的同時經常接觸漢字, 孩子就會漸漸對漢字產生興趣。

很對家長和教師往往把早期閱讀等同于識字教育, 以識字多少來衡量孩子的閱讀水平, 片面地、單純地追求孩子的識字效果, 不僅會出現”識字多多, 不會讀書“的現象, 還會扼殺孩子的閱讀興趣, 致使孩子見書(字)就怕。 因此, 應當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 先讀書, 后識字, 讓孩子由對漢字的興趣轉變為識字需求。

Advertisiment

專家:學前識字不應簡單機械

二期課改小學新教材主編徐根榮老師表示, 對于幼兒階段到底該不該識字, 還沒有十分一致的觀點。

反對者認為過早讓孩子識字太苦, 會人為增重孩子的負擔。

支持者認為, 讓孩子盡早識字和閱讀, 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益而無害。 我國識字教育長期落后于兒童的智力發展, 并出現了小學生不能閱讀、不會閱讀、沒有興趣閱讀等現象, 如果識字早, 有利于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 當然, 在教孩子識字時, 應盡量創設語言環境, 通過兒歌和故事短句幫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字音和字形之間的練習, 而不是簡單機械地識字, 否則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