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我們班的圖書遺留下比較少,
加上損壞的也比較多,
我要求孩子能從家裡帶來兩本圖書,
供幼兒翻閱。
早晨來園詩怡非常高興地舉著兩本圖書跑進了活動室,
“看!我帶來兩本新書,我媽媽昨天剛給我買的。
”詩怡興奮的對我說著,
就拿著自己的書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我提醒她把書放到語言區的架子上去,
可是詩怡堅決不同意說:“書是我的,
書是我的。
”並哭鬧起來,任我怎麼說也不管用,
只見她將書放到了椅子上一屁股坐下,
在也不站起來了。
“詩怡,
快去上廁所?”只見她拿起圖書來到了廁所,
不敢讓圖書有一點時間離開自己,
Advertisiment
生怕被別的小朋友拿走是的,
一直到了上午的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開始了,
我提出區域活動的一些要求後,
詩怡直接選擇了語言區,拿出自己的圖書,
津津有味的翻閱起來,
結果有好幾個小朋友圍上來要看她的書,只見她緊緊捂著自己的書很凶地說:“走開,又不是你們的書,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你們自己買去。
”孩子們爭論起來,
我看到這種情形連忙拉開孩子。
讓幼兒學會懂得分享
分析:
從中我看到首先詩怡對於獲得兩本書非常愛惜,特別小心的保管著,
同時又喜歡向別人炫耀一下,
希望同伴們羡慕自己,
缺乏一種分享的意識和行為。
無論在家裡還是幼稚園,
一有不如自己所願的事情就哭鬧。
Advertisiment
從蒙台梭利教育理論分析我覺得對於這樣的事情首先要做到尊重幼兒,
瞭解幼兒的感受,
尊重幼兒的情緒情感。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與別人分享呢?”教師要把幼兒看作有意識、有感情的人,
瞭解她行為,
知道孩子“你為什麼這樣做?”分析其外在情緒表現背後的生理、心理原因。
其次要尊重對她的可教育性,
教師要善於觀察和分析,
對她負責,
尊重幼兒間的差異,
將理念轉化為具體行為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師也要善於傾聽,
即面向具體和特殊的個體的傾聽,
做到尊重每一個孩子,
應該在一種接納和平等的精神指向下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心聲,
如讓其他孩子說說應該怎麼做或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樣做等等,
Advertisiment
當各種聲音彙集在老師耳邊的時候,
老師能在教學敏感下聽出各種聲音的差異,
聽出他們所反映的不同個性和人格,
幫助兒童找到發展的優勢領域,
和兒童一起追求平等的哲學精神,
通過對她的教育最終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