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媽媽的壞情緒對寶寶的傷害有多大?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媽媽, 一看到孩子犯錯就控制不了脾氣, 對孩子又打又罵, 導致孩子現在見了你都躲著, 和你一點也不親。 其實每次對孩子發完脾氣, 你是不是也很後悔?可就是控制不住?

其實有很多家長都會在寶寶不聽話的時候忍不住發脾氣, 發完脾氣又後悔不已。 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 媽媽的壞情緒不僅會惹寶寶煩, 還會對寶寶造成更大的傷害!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靜止臉實驗, 很清楚地給出了答案!

實驗開始之前, 媽媽與寶寶正常互動,

Advertisiment
看得出來寶寶很開心。

靜止臉實驗開始。 媽媽面無表情, 寶寶察覺出了不對勁, 便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的注意。

寶寶繼續嘗試讓媽媽與自己互動, 但是媽媽仍然面無表情。

最後寶寶開始崩潰哭泣。

通過檢測寶寶身體, 結果顯示

在媽媽對他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 他的心跳加速, 體內壓力激素增加。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父母過大的壓力、焦慮、抑鬱、冷淡、不耐煩、敷衍, 對新生嬰兒的影響是很大的, 可能會形成不安全的依戀關係。 最嚴重的狀況, 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育。 只有家長在面對出現問題時, 自己不急不躁, 控制好情緒, 這樣對寶寶的教育才會有效。

憤怒的家長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

寶寶的內心無法承受成人世界的煩惱,

Advertisiment
也很難理解成人世界的感情糾紛。 當面對家長憤怒的情緒時, 寶寶往往容易產生恐懼、不安、沒有安全感。

強勢的家長會讓寶寶沒有主見和自信

強勢的家長經常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主觀情緒強加在寶寶身上。 然而寶寶的成長是需要不斷鼓勵的, 強勢的家長根本就不給寶寶思考的權利和機會。 長此以往, 只會讓寶寶不願意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家長, 在家長的各種約束中逐漸失去自我和自信。

愛嘮叨的家長會讓寶寶心裡有負擔

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 該怎麼做, 家長都會安排的一清二楚, 家長事事包攬是愛孩子的表現, 但寶寶看來就會覺得很煩。 所以, 愛操心的家長其實是在以愛的名義剝奪寶寶親自體驗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同時也搶走了寶寶成長的樂趣。


家長該如何控制情緒呢?

時刻提醒自己, 發火對寶寶的傷害

家長在對寶寶發脾氣之前, 可以先想一下後果。 對寶寶發火了又能怎樣呢?寶寶當時可能是聽話了, 但在寶寶心裡只會產生恐懼和逆反, 下次有可能會犯更大的錯誤來"報復"父母。

學會自我調節

對寶寶發火之前, 可以嘗試著做深呼吸, 試著讓自己平靜下來再與寶寶溝通。 儘量心平氣和的同寶寶講話!

自我調節失敗後, 那就離開現場

如果做過多次深呼吸後, 還是想對寶寶發脾氣, 那也要忍住, 不如先讓自己離開寶寶的視線, 轉移一下注意力。 待自己情緒得到一些緩和, 再回到寶寶身邊, 心平氣和地與寶寶溝通。

寶寶也許並不明白愛是什麼,

Advertisiment
但卻能通過陪伴、讚揚、擁抱、微笑來感知到愛。 這是一種本能!寶寶天生願意跟喜歡他們的人在一起, 願意跟愛他的人保持高度的親密。

因此, 用正確的方式愛寶寶, 才能讓寶寶更好的成長。 所以, 媽媽們努力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吧!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 從人類演化角度,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母親快樂全家快樂, 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這不是給女性加壓, 而是提醒媽媽們, 與家務完美、自己完美、小孩完美相比, 自己的心情愉快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考慮的。 媽媽快樂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媽媽心情愉快就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 許多一邊拼命做家務, 一邊給家人臉色看, 甚至發怒、嘮叨的媽媽面臨的是三輸:一是輸掉了自己的時間;二是輸掉了自己的情緒;三是輸掉了家人對她的喜愛。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