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讓我們一起感受孩子的成長

“媽媽, 我什麼時候能長大?”開始懂事起, 寶寶就時常會問這樣的問題。 長大, 對於孩子們而言, 充滿著無限的嚮往, 因為只有長大了, 他們才可以衝破所有的禁忌, 去做一切他們想做的事情。

但現實是, 寶寶還沒有長大, 他們不能像爸爸一樣開車上班, 不能像媽媽一樣做美味佳餚, 不能像醫生一樣給病人打針, 不能像老師一樣出考卷考學生, 不能……太多的“不能”遏止了寶貝們發散的思維, 而只有長大, 所有的“不能”才會變成“能”。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呢?遙遙無期。 不, 不是這樣的, 寶貝, 你每天都在成長,

Advertisiment
你的未來並不遙遠。 讓我們一起感受成長吧。

和奶瓶“拜拜”

“我不要奶瓶!”曾幾何時, 寶寶不願意再使用自己的奶瓶, 為什麼大家都用飯碗吃飯, 都用水杯喝水, 我卻要用奶瓶。 強烈的模仿, 讓寶貝希望自己與大人一樣。 於是, 嬰兒時期的奶瓶就被高高地擱在櫥櫃的上方。

這是沒有用的餐具了嗎?不, 寶貝, 這是你成長的印記。 因為你的成長, 你學會使用水杯;因為你的成長, 你開始用小勺子吃飯;因為你的成長, 你不再需要媽媽追著你餵飯, 而是像模像樣地坐在餐桌前自己吃飯;因為你的成長, 你跟奶瓶說“拜拜”, 告別了嬰幼兒時期, 開始了嶄新的童年時光。

衣服變小了

“媽媽, 小妹妹的背帶褲真好看。 我也要穿她那件。

Advertisiment

“寶寶, 你穿不下, 衣服太小了。 ”

“為什麼?”

“因為你長大了。 ”

長大了, 就意味著衣服也要變小嗎?親愛的寶寶, 這可不是媽媽的變戲法。 如果爸爸媽媽還保留你一周歲前的衣服, 不妨拿出來做個小小的試驗, 你是否還穿得下那時的衣服呢?即便穿得下, 衣服一定把你包得像個小粽子, 褲子也一定遮不全你的小腿。 寶貝, 你長大了, 需要更大號的衣服了。 待到你能穿下爸爸的白襯衫, 那你就真正成為大人了哦。

身高尺的見證

成長是什麼?是你可以不用爬到凳子上就可以看到桌上的飯菜, 是你可以不用媽媽抱就能夠到電視機的按扭, 是你可以自己拿到書架中間的卡通書……成長的最大一個特徵就是:寶寶長高了!“我長高了嗎?怎麼知道我長高了呢?”讓我們來問問身高尺吧。

Advertisiment

去年, 寶寶站在身高尺前才80cm, 今年, 寶寶的小腦袋可以齊身高尺上93cm的刻度了, 不一樣的刻度標誌著小寶貝正努力長大呢。

父母可以在家中為寶寶備上一個身高尺, 讓寶寶自己來觀察身體的變化。 而不挑食, 營養全面, 也是寶貝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要想超過身高尺, 寶寶需要均衡營養, 加強鍛煉哦。

和小樹苗一起長大

“這是什麼花?”

“這花真好看”

“媽媽看, 花上有蝴蝶!”

……

寶貝們總喜歡問些關於植物的問題, 富有好奇心的他們總能從這些綠色生命中獲得更多的認識。 他們通過觀察來瞭解植物的生長特點。 父母可以利用寶寶的這一喜好, 讓他們明白什麼是“成長”。

可以為寶寶購買一些植物的種子,

Advertisiment
和寶寶一起將種子種下, 用泥土蓋上它, 期待綠色生命的發芽。 這也是一堂不可多得的生物課, 在播種時可以讓寶寶觀察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 待它發芽了, 再觀察芽孢的形狀、顏色, 記錄植物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給寶貝講述植物的成長過程, 讓他們瞭解空氣、水、陽光對植物成長的作用。 植物需要照料, 就像寶寶需要爸爸媽媽的呵護, 他們在溫暖的呵護中逐漸長大, 會和眼前的這棵小樹苗一樣, 直到長成一棵大樹。

用植物的生長過程比喻寶貝的成長, 相信寶寶也樂意接受這樣的灌輸。 在他們幼小的心田裡, 人生的良種也開始發芽了。

圖畫書裡的“成長”

《彼得的椅子》是美國作家埃茲拉·傑克·濟慈創作的一本圖畫書。

Advertisiment
故事很簡單, 卻涉及到一個極其深刻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主題:成長的自覺。

彼得有了一個小妹妹, 媽媽不讓他大聲搭積木, 爸爸要把他以前睡過的搖籃、嬰兒床和高腳椅都漆成粉紅色, 被小妹妹用。 彼得想坐坐那把椅子時, 才發現自己坐不進了, 他太大了。 故事描繪到這裡出現的圖片也很有意思。 畫面上所有的視線都集中到了尷尬萬分的彼得身上。 “眾目睽睽”之下,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 這是一個孩子對自己成長最初的一種自覺。

不知道我們的寶寶有沒有和彼得類似的經歷呢?即便沒有, 那麼先來聽聽彼得的故事, 讓寶寶知道原來長大是可以這樣被感知的。

爸爸媽媽可以多尋找一些關於成長的故事, 在故事中,讓寶貝明白,自己每天都在成長中,而這是一個多彩且緩慢的過程。

在故事中,讓寶貝明白,自己每天都在成長中,而這是一個多彩且緩慢的過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