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我們放低身姿和孩子做好朋友!

既是良師又是益友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 父母既要是良師, 又要成為益友。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應該細緻深入地瞭解寶寶, 關注寶寶的需要, 不僅僅是從語言上, 還要從他們日常的行為中去感受寶寶的內在、潛在需要。 究其原因, 一方面寶寶需要朋友, 不僅需要年齡相仿的夥伴做朋友, 更需要每天與他朝夕相處的父母, 因為寶寶與父母呆在一起的時間最久, 也是寶寶最親最愛的人。 另一方面寶寶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引導者, 因為寶寶心智尚未完善, 他需要父母給他提供正面影響, 幫助他建立是非觀念。

Advertisiment

5步驟教你放低身姿

那麼, 父母該如何放低身姿, 和寶寶成為親密的朋友呢?

1.以同情共感的心態, 關愛和陪伴寶寶

父母每天再忙, 也要抽出一些時間陪伴寶寶, 讓寶寶真實地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如爸爸媽媽可以在早晨起床的時候, 給寶寶穿衣服, 陪伴他洗漱、吃早餐;也可以在晩上臨睡前, 給寶寶講一些溫馨的小故事, 或詢問寶寶這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在這種溫馨輕鬆的氛圍中, 父母較容易贏得寶寶的喜愛和尊重。

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候, 父母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我也是個孩子”, 需要和孩子一樣保持一顆童心。 只有這樣, 父母才能從寶寶的角度去看、去想, 瞭解寶寶的真實世界;與寶寶打成一片, 成為寶寶的好朋友。

Advertisiment

2.投其所好, 喜歡寶寶喜歡的東西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特定的興趣愛好, 愛好不僅能夠很好地促進寶寶的發展, 而且也是父母和寶寶成為好朋友的橋樑。 例如, 寶寶喜歡觀察地上的小螞蟻, 如果媽媽此時能夠停下腳步和寶寶一起觀察並探究螞蟻的特點, 一定能獲得寶寶的尊重。 如果寶寶喜歡看書, 那麼父母就可以在週末安排半天帶寶寶去圖書館或書店裡看書或買書, 這樣寶寶會更加喜歡自己的父母。 以投其所好的方式和寶寶互動, 相信寶寶更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點點滴滴。

3.換位思考, 理解寶寶的喜怒哀樂

寶寶都有發脾氣、使性子的時候, 此時父母是冷靜地處理還是粗暴地制止呢?父母首先要理解寶寶發脾氣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能責備。 如果父母只是說“沒什麼大不了的, 別難受了”, 會讓寶寶認為父母一點、都不體會自己的感受;倘若說一句“你很難過吧?如果是我, 媽媽也會很難過”, 相信這兩種表達方式會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

其次, 父母應盡可能詢問寶寶為什麼會發脾氣。 如果寶寶願意向你傾訴, 那麼父母只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即可;若寶寶不願告訴你他難過傷心的理由, 父母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替代物如毛狨玩具或布娃娃, 讓寶寶獨自宣洩一下吧。

4.聆聽寶寶的心聲, 善於和他們溝通

當寶寶提出問題時, 父母應先瞭解其真正含意, 並針對寶寶的需要回答。 例如, 做飯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會有“火苗”, 父母可以用形象的語言給寶寶簡單講解一下。

Advertisiment
此外, 對於寶寶所提的知識性問題, 父母也要慎重回答, 或帶著寶寶一起尋找答案, 這樣, 寶寶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 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同時, 父母要鼓勵寶寶講出內心的喜怒哀樂, 耐心地聽取他們對周圍事物或發生的事件的評判。 在和寶寶溝通的過程中, 父母應避免使用帶有負面意義的語氣, 如不能用“我命令你……”、“你應該……”、“你真笨”、“你太讓我失望了”等。

5.父母不僅是玩伴, 更是寶寶成長的啟蒙者

“做寶寶的好朋友”成為了當代父母努力追求的目標。 但是如果“朋友”的定義僅僅指與寶寶一起玩、一起鬧, 卻忽略了身為父母所肩負的更重要的職責的話, 也難以在寶寶的成長道路上起到真正的引導作用。

Advertisiment
父母除了陪寶寶一起玩、一起瘋, 最主要還是要承擔起養育的責任。

寶寶的早期教育往往來自生活。 父母可以在玩耍中有意無意地向寶寶滲透教育資訊, 如周邊的建築、顏色、動植物都可以是探索交流的物件;在日常生活中示範良好的衛生習慣、待人接物的禮貌用語等, 通過這種方式, 可以讓寶寶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學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