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讓父母和寶寶輕松“對話”

您可能會覺得和孩子“對話”太難了, 他連句子都說不清楚, 怎么能“對話”呢?其實您應該把“對話”看成是交流, 無論寶寶說話的能力怎樣, 只要您們之間能有交流就實現了互相之間的思想表達。 您們之間可以是動作形態的交流、眼神的交流、言語形式交流等, 但最輕松的交流形式還是——言語交流。

如何促進寶寶的言語交流能力?

1.促進寶寶言語交流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他多說話, 學習語言也和學習其他東西一樣, 最好在寶寶有所注意、有興趣時進行。

2.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訓練寶寶的言語交流能力,

Advertisiment
但一定要靈活多變、講究趣味、生動活潑, 還應把這種訓練穿插到日常生活和游戲之中。

3.結合生活事件和具體活動教孩子說話, 例如, 早上邊起床邊和他聊天。 聊天也是一種很好的交流形式。

4.短小、內容淺顯的兒歌容易激起寶寶的興趣。 父母可以多給孩子讀兒歌, 然后逐漸教孩子跟著學念。

5.睡覺前給寶寶多講講故事、看圖畫書, 在看看講講中, 與孩子對話、提問, 讓孩子模仿、復述。

6.創設孩子之間的游戲環境, 讓他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對話, 這種形式是學習講話、提高語言交流能力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

您可以和孩子玩的游戲

(1)耳語傳話

您先在寶寶耳邊說一個詞匯, 比如:孩子比較熟悉的“大高樓、塑料球”;孩子不熟悉的詞匯“核戰爭”;四個字的詞匯“兒童玩具、三維動畫、科普教育、恐怖事件”;多個字詞匯“中國的萬里長城、昆明的茶花”,

Advertisiment
讓寶寶傳話給爸爸, 看寶寶能否傳對。

同樣的游戲方式, 您還可以嘗試在寶寶耳邊說一個簡單的、有并列結構的句子, 比如“我要吃蘋果、香蕉, 到商場買牛奶、蔬菜”;或者增加數字的句子, 比如“天上有3只鳥、地上有2只小白兔”;或者增加空間方位名詞的句子, 比如“柜子上面是花瓶, 桌子下面是皮球。 ”

【講解】培養親子關系, 讓孩子養成認真聽人說話的習慣, 提高孩子的語言瞬時記憶力和理解能力。

(2)聽音完成動作

媽媽說, 寶寶做, 并且提前準備好相關的物品充當道具。

A.拿毛巾幫洋娃娃洗臉(不是拿香皂, 不是給小熊洗, 是給娃娃洗臉);

Advertisiment

B.拿盒子里的果凍給小熊(是盒子里的果凍, 不是盤子里的果凍;果凍是給小熊, 不是給洋娃娃);

C.拿茶幾上面的書講故事(不是床頭的書)。

【講解】在這類游戲中, 家長結合日常生活過程來設計就可以了。 當孩子比較配合的時候, 我們在給孩子下命令的時候想想用什么語句, 才能收獲好的效果。

(3)兒歌和動作——它們走路真奇怪!

您給孩子準備一些有應答形式的兒歌, 讓孩子配合您的兒歌完成動作, 比如:

“小白兔, 真可愛, 兩只耳朵豎起來, 白兔走路真奇怪, 白兔怎么走過來?”

“春天到, 春天來, 洞里的小蛇要起來, 小蛇走路真奇怪, 小蛇怎么走過來?”

“春天到, 花兒開, 美麗的蝴蝶飛過來, 蝴蝶飛飛真可愛, 寶寶也學著飛過來!”

家長每念完一句,

Advertisiment
就先引導孩子討論一下這些小動物是怎樣走路的, 教寶寶模仿動物走路。 然后您再反復練習兒歌的時候, 您提問“白兔怎么走過來?”引導寶寶完成動作, 您在一旁配音回答“白兔這樣走過來!”反復幾次以后, 讓孩子邊做動作, 邊配音回答。

【講解】用兒歌的形式讓孩子在游戲中產生應答, 促進寶寶言語交流的興趣。

(4)聽音拍手

您隨意選擇詞組, 要求寶寶聽見能吃的東西就拍手。

香蕉、大象、青蛙、餅干、蝴蝶、奶油、小狗、面條;

桌子、鉛筆、牛奶、臺燈、果凍、蘋果、橡皮、白紙;

可樂、哥哥、警察、果汁、醫生、醬油、牛奶、工人。

【講解】完全憑借語言詞匯就做出快速反應是比較難的, 孩子對詞匯可能有印象, 但要回憶它是什么東西又需要一個思維過程。 這樣的訓練方式促進了孩子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形象記憶,

Advertisiment
發展孩子言語的快速反應能力。 家長在設計詞組的時候, 可以把同類詞組安排在一起促進孩子的分類能力。

(5)過家家

準備過家家的玩具, 如果能有其他小朋友參與就更好。 您在玩的時候可以做這樣的引導:“能把你的小鍋借我一用下嗎?”看孩子怎么回答。 孩子可能會說:“這是我的, 不給您玩!”也可能會痛快地答應您:“好吧!”

根據孩子的年齡, 您準備一些孩子可以聽懂的話, 穿插在游戲中。 游戲最終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回答問題, 而是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和孩子之間或是孩子和成人之間形成平等的交流關系。 所以, 這樣的游戲最好是孩子之間玩耍比較好(具體參閱本書中“過家家”一節)。

【講解】創設游戲環境,讓孩子在群體游戲中學會交際語言。

【講解】創設游戲環境,讓孩子在群體游戲中學會交際語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