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獨生子別太嬌氣的方法

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 孩子都是眾星捧月的寶貝。 所以如果孩子有什麼要求, 家長只要辦得到, 都會忙不迭地滿足孩子。 但是你知道嗎, 如果孩子的什麼需求都能立即得到滿足, 次數多了, 反而讓孩子沒有耐心、自控力變差。 父母不防偶爾延遲一會再滿足孩子的要求, 讓孩子學會等待, 培養他的耐心、毅力、自製力, 給他獨立思考的機會。

什麼是延緩滿足?

什麼是延緩滿足?延緩滿足就是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 先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 而以漸進的方式或有條件地讓孩子學習等待與接受的一種教養方法。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延緩滿足寶寶的需求, 通常用在寶寶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必馬上滿足的要求上。 不過, 大多數父母都不願意讓寶寶等待, 多半在孩子提出要求後, 如果條件許可, 會馬上讓孩子“心想事成”。 這樣一來二去, 如果哪次對孩子的要求反應比較慢, 或是不答應孩子, 孩子便常常會用一哭二鬧的方式, 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懂得延緩滿足, 更易成功

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找來很多4歲左右的孩子, 然後給每個孩子一塊包裝很漂亮的糖果, 並告訴孩子, 如果他們能等20分鐘再吃這塊糖, 就能得到更多的糖果, 如果馬上吃掉的話, 就只有這一顆。 然後研究人員留下這些孩子離開了, 工作人員一離開,

Advertisiment
有的孩子馬上就打開糖果吃掉了;有的孩子看看糖果又放下, 看看又放下, 幾次後終於也忍不住吃掉了;還有些孩子一開始也試圖打開糖果, 但都忍住了, 直到研究人員回來。

根據對這些孩子幾十年的跟蹤調查發現, 能夠堅持到研究人員再回來的孩子, 獲得成功的幾率明顯高於那些不能堅持的孩子。 這部分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的競爭性和自信心更強, 有比較強的獨立自主性和控制能力, 能夠為了追求目標而抵制眼前的誘惑, 能比較好地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學會將獲得滿足的時間向後推。 而那些不能堅持的孩子, 在生活中則比較缺乏克制力, 經不起挫折, 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 脾氣比較暴躁,

Advertisiment
不能靜下心來有條理地處理, 而這些, 恰恰是成功的大敵。

立即滿足孩子的6個缺點

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 可能會讓孩子很開心, 也能暫時阻止孩子的哭鬧, 但是如果長期如此, 孩子沒有等待的意識, 會產生“我說什麼, 你就要馬上做到”的觀念, 從而出現一些不好的習慣。

1 做事沒有耐心

在孩子立即獲得滿足的過程中, 其實已經失去了等待的訓練。 延緩滿足可以使孩子養成尊重自己跟他人的良好情緒, 孩子在等候的過程中, 他的耐心與毅力能慢慢得到加強。

2 習慣依賴他人, 缺乏獨立精神

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延緩滿足, 並習慣性依賴成人的幫助, 將會使孩子沒有自信心, 每次都要通過立即滿足來達到目的, 不能獨立判斷,

Advertisiment
更不會挑戰困難。

3 脾氣差, 挫折忍受度低

當父母一次一次的妥協時, 會使孩子養成要求不馬上達到就發脾氣的壞習慣, 而且容易讓孩子的脾氣變得嬌縱, 遇事推卸責任,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辦法解決, 情緒發展不良, 沒辦法忍受挫折。

4 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不專心

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和不能延緩滿足的孩子都會出現一個相同的問題, 就是學習時專心度不夠, 因為常常得到預期中的幫助與滿足, 使孩子以為只要叫大人幫忙就可以了, 所以學習的時候也會比較被動, 等著人告訴他答案, 學習的動機也非常低。

5 以自我為中心, 缺乏團體活動的能力

孩子不能延緩滿足, 往往是因為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

Advertisiment
這表現在較小的孩子身上, 是與同伴相處時, 不能與團隊合作;等到大一點的時候, 若不能在延緩滿足上收斂自己的需求, 很容易在團體生活中出現適應不良的情形, 因此, 鼓勵孩子從小學習等待的藝術是很重要的。

6 自控能力差

因為沒有延緩滿足的經驗, 他的要求總是能馬上得到回應, 所以一旦讓他“等一會”, 孩子就會覺得“媽媽不愛我了, 不關心我”, 情緒就會發生變化, 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如哭鬧、發火等。

現在的家庭多是獨生子女, 孩子都是眾星捧月的寶貝。 所以如果孩子有什麼要求, 家長只要辦得到, 都會忙不迭地滿足孩子。 但是你知道嗎, 如果孩子的什麼需求都能立即得到滿足, 次數多了, 反而讓孩子沒有耐心、自控力變差。 父母不防偶爾延遲一會再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等待,培養他的耐心、毅力、自製力,給他獨立思考的機會。

讓孩子等一會

能控制住自己的衝動,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是取得成功的很重要一個因素,而延緩滿足就是鍛煉一個人自製力很好的方法之一。從孩子小時候,就該尋找合適的機會,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讓他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1 等一等

孩子的有些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可以等一會再滿足他。如孩子有點口渴想喝水,這個要求當然是可以馬上滿足的,但是有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說:“水有點燙,我們等一下好嗎?媽媽幫你吹,一會就能好。”讓孩子試著等待幾分鐘,這並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但卻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等待。等到孩子大一點,就可以逐漸延長這種等待,如夏天孩子喜歡吃霜淇淋,但又不易多吃,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吃多了要肚子痛,不舒服的,所以一天只能吃一支,你今天已經吃過了,再等一天,等到明天你就能吃了哦!”讓孩子有希望,延緩滿足他的要求,既不會傷害孩子,也鍛煉了他的耐心。

2 通過努力獲得

在延緩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其他能力。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而你也覺得這個玩具可以買,這個時候不用馬上沖到商場買回來,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得到這個玩具,但媽媽有個小小的條件,那就是你要每天堅持自己刷牙,如果你能堅持一周,媽媽就買給你。”這樣的做法有很多好處,首先,能鍛煉孩子的耐心,讓他克制自己的欲望;其次,能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第三,能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都是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的,想要達到目的就要努力爭取。

3 跟著計畫走

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鍛煉孩子耐心和自製力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節約”。如給孩子一盒糖果,告訴他,每天只能吃多少顆,如果他做到了,吃完這盒還會繼續給他買,如果不按要求做,就不再買了。通過這樣的安排,看孩子能否很好地按計劃行事,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4 根據年齡延緩滿足

不同年齡的孩子,欲求的目標也不一樣,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需求,考慮延緩的時間,逐漸提升孩子的耐心和自控能力。要想讓延緩滿足訓練達到良好的效果,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孩子能做到的,難度要合適。符合孩子的年齡,孩子才能經受住考驗,得到滿足,自律性越來越好;但是如果不符合孩子的年齡,孩子可能根本不能順從你的要求,變得脾氣暴躁,或者變得刻板、不夠靈活、墨守成規。適當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能讓孩子的耐心、自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鍛煉,但是做得過火了,或過於強迫孩子,就會壓抑他的性格,剝奪他正當的樂趣。

不論是嬰兒時期還是幼兒階段,延緩滿足都可以巧妙地運用到各個細節中。不過,若是孩子身體不適或是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動時,最好不要這樣做,等孩子恢復了健康與活力,或是孩子適應新環境的生活了,再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比較恰當,因為身體是否健康和情緒是否穩定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大。

父母不防偶爾延遲一會再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等待,培養他的耐心、毅力、自製力,給他獨立思考的機會。

讓孩子等一會

能控制住自己的衝動,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是取得成功的很重要一個因素,而延緩滿足就是鍛煉一個人自製力很好的方法之一。從孩子小時候,就該尋找合適的機會,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讓他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

1 等一等

孩子的有些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可以等一會再滿足他。如孩子有點口渴想喝水,這個要求當然是可以馬上滿足的,但是有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說:“水有點燙,我們等一下好嗎?媽媽幫你吹,一會就能好。”讓孩子試著等待幾分鐘,這並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但卻能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等待。等到孩子大一點,就可以逐漸延長這種等待,如夏天孩子喜歡吃霜淇淋,但又不易多吃,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吃多了要肚子痛,不舒服的,所以一天只能吃一支,你今天已經吃過了,再等一天,等到明天你就能吃了哦!”讓孩子有希望,延緩滿足他的要求,既不會傷害孩子,也鍛煉了他的耐心。

2 通過努力獲得

在延緩滿足孩子要求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孩子的其他能力。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而你也覺得這個玩具可以買,這個時候不用馬上沖到商場買回來,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得到這個玩具,但媽媽有個小小的條件,那就是你要每天堅持自己刷牙,如果你能堅持一周,媽媽就買給你。”這樣的做法有很多好處,首先,能鍛煉孩子的耐心,讓他克制自己的欲望;其次,能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第三,能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都是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的,想要達到目的就要努力爭取。

3 跟著計畫走

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鍛煉孩子耐心和自製力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節約”。如給孩子一盒糖果,告訴他,每天只能吃多少顆,如果他做到了,吃完這盒還會繼續給他買,如果不按要求做,就不再買了。通過這樣的安排,看孩子能否很好地按計劃行事,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4 根據年齡延緩滿足

不同年齡的孩子,欲求的目標也不一樣,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需求,考慮延緩的時間,逐漸提升孩子的耐心和自控能力。要想讓延緩滿足訓練達到良好的效果,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應該是孩子能做到的,難度要合適。符合孩子的年齡,孩子才能經受住考驗,得到滿足,自律性越來越好;但是如果不符合孩子的年齡,孩子可能根本不能順從你的要求,變得脾氣暴躁,或者變得刻板、不夠靈活、墨守成規。適當延緩滿足孩子的要求,能讓孩子的耐心、自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鍛煉,但是做得過火了,或過於強迫孩子,就會壓抑他的性格,剝奪他正當的樂趣。

不論是嬰兒時期還是幼兒階段,延緩滿足都可以巧妙地運用到各個細節中。不過,若是孩子身體不適或是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動時,最好不要這樣做,等孩子恢復了健康與活力,或是孩子適應新環境的生活了,再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比較恰當,因為身體是否健康和情緒是否穩定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非常大。

相關用戶問答